“大雪寒梅迎风开,围炉煮菜暖心怀。” 当枝头落满霜白,寒风裹着冷意穿梭街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节气很快就要到来,意味着气温会进一步走低,降雪概率也随之增加,天地间阳气渐藏,万物进入 “封藏” 状态。

对中老年人来说,大雪前后是身体 “抗寒储能” 的关键时期:低温容易让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关节不适找上门。此时除了添衣保暖、减少外出受寒,更要通过饮食 “对症补养”—— 多吃些温热滋补、能增强抗寒力的食材,才能为身体筑起 “保暖屏障”。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3 种大雪节气必吃的 “暖身菜”,做法简单又营养,中老年朋友记得常吃,安稳过冬少生病!
第一种:山药 —— 冬日 “温补之王”,养脾胃还抗寒
山药自古就被称为 “平民参”,尤其适合冬季食用。它性子温和,不燥不寒,既能补脾胃、益肺气,又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帮助抵御低温消耗;其中含有的黏液蛋白还能保护胃黏膜,对冬季常见的 “胃寒腹胀” 特别友好。而且山药口感粉糯绵密,无论是蒸、煮还是炖肉,都能让人吃得暖乎乎,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

推荐菜谱:【山药炖排骨】
原料:铁棍山药 1 根、猪排骨 500 克、玉米 1 根、生姜 3 片、葱段、料酒 1 勺、盐少许、胡椒粉少许
制作过程:
排骨洗净,冷水下锅,加 1 勺料酒和 1 片生姜,大火煮开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冲净备用;
山药去皮切成滚刀块(怕氧化可泡在清水里),玉米切段,生姜切片;
砂锅中加足量温水,放入排骨、姜片、葱段,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40 分钟;
加入山药块和玉米段,继续炖 20 分钟,直到山药变软、排骨能轻松脱骨;
最后加少许盐和胡椒粉调味,搅拌均匀即可盛出,趁热吃暖身又暖胃。

第二种:芥菜 —— 冬季 “散寒菜”,清润还护肺
大雪节气空气干燥,加上寒风刺激,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 “肺燥咳嗽” 的情况。而芥菜恰好是冬季的 “润燥能手”,它性温味辛,既能驱散体内寒气,又能清热润燥、缓解咳嗽,民间常说 “冬吃芥菜赛人参”,正是因为它的食疗价值。而且芥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C,口感脆嫩,无论是炒着吃还是做汤,都能为冬日餐桌添一份清爽,还不用担心油腻。

推荐菜谱:【芥菜豆腐汤】
原料:新鲜芥菜 200 克、嫩豆腐 1 块、鸡蛋 1 个、虾皮 5 克、葱花、盐少许、香油 1 小勺、白胡椒粉少许
制作过程:
芥菜洗净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块,鸡蛋打散备用;
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豆腐块,煮 3 分钟去除豆腥味;
加入芥菜段和虾皮,继续煮 2 分钟,直到芥菜变软;
沿着锅边淋入打散的鸡蛋液,等蛋液凝固成蛋花后,加少许盐和白胡椒粉调味;
最后撒上葱花,滴几滴香油,关火盛出即可,热汤下肚,全身都暖和。

第三种:羊肉 —— 冬日 “抗寒主力”,补气血强体质
要说冬季最能抗寒的食材,羊肉绝对是 “首选”。中医认为羊肉性温,能补气血、暖中焦,尤其适合大雪前后食用,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现代营养学也发现,羊肉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缺铁性贫血。不过很多人怕羊肉膻,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炖出来的羊肉香而不膻,搭配萝卜、当归等食材,还能中和温补,避免上火。

推荐菜谱:【萝卜当归炖羊肉】
原料:羊腿肉 500 克、白萝卜 1 根、当归 5 克、生姜 5 片、葱段、料酒 2 勺、盐少许、香菜末
制作过程:
羊腿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加 1 勺料酒、2 片生姜,大火煮开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冲净;
白萝卜去皮切成滚刀块,当归洗净(用量别多,避免味重);
砂锅中加足量温水,放入羊肉、当归、姜片、葱段,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小时;
加入白萝卜块,继续炖 30 分钟,直到羊肉软烂、萝卜入味;
加少许盐调味,撒上香菜末即可,吃肉喝汤,全身暖到脚尖,还不担心膻味。
大雪节气在即,养生关键在 “暖”—— 暖身、暖胃、暖气血。这 3 种 “暖身菜” 做法简单,食材也常见,中老年朋友不妨每周吃 2-3 次,搭配规律作息和适度室内活动,为身体储备足够的能量,轻松抵御寒冬,安稳迎接来年春天!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可以【评论区】留言。您的点赞,是老师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