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花800块打印出的Labubu手办,比千元正版还精致,楼下小孩追着要链接!”最近刷小红书,总能刷到年轻人晒出3D打印的潮玩、收纳盒甚至猫咪肌肉臂——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极客实验室的“黑科技”,如今像空气炸锅一样成了居家新宠。更热闹的是,「大疆」悄悄给3D打印公司投了数亿元,「美团」、「高瓴」揣着钱排队入局,深圳几家公司把全球九成市场份额揣进兜里,连义乌工厂都靠上千台3D打印机批量造玩具,单件成本只要2块钱。消费级3D打印这池春水,彻底被搅“沸腾”了,而我们普通人,终于要迎来“万物皆可自己造”的时代!

图源:电手优品
一、从“极客玩具”到“800元白菜价”:3D打印怎么走进寻常百姓家?
放在三年前,要是说“买台3D打印机放客厅”,大概率会被当成“科技发烧友的疯话”——那时候入门款动辄大几千,打印个小摆件要调参数两小时,最后还可能得到一团“炒面”(3D打印圈黑话,指失败后扭曲的模型)。可现在再看,这东西早就“放下身段”了。
今年双11,叠加国补和平台补贴,不少人花800元就抱回了一台3D打印机,比买台高端微波炉还便宜。主营3D打印业务的CUBEUNi工作室负责人算过一笔账:现在千元左右就能搞定入门机,1公斤PLA耗材才40块,比去年便宜了70%,“以前买台机器够买十支口红,现在一支口红钱能买三卷耗材,打印半年都用不完”。价格下来了,门槛也跟着降——以前建模要学复杂软件,现在打开「拓竹」的MakerWorld平台,百万个现成模型随便下,配合AI工具,一句话“想要个皮卡丘纸巾盒”,几分钟就能生成打印文件,连爸妈都能学会“一键打印”。
下图:根据天猫和京东公开的战报,今年双十一期间,3D打印机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普遍超过80%,部分头部品牌甚至实现了20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在“科技新锐”或“数码硬件”榜单中,多个3D打印机品牌冲进前20,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仅拓竹新品P2S首销4小时全渠道销量就突破10000台(图源:来电3D打印)

这股热潮里,两类人最疯狂:一边是潮玩党,打印Labubu、星星人IP手办,成本不足4元,比买盲盒划算多了;另一边是家长,晒出孩子用3D打印机做的恐龙、卡丁车玩具,连Steam教育机构都把机器搬进课堂。「拓竹」最懂家庭用户,推出的A1mini款成了“爆款”,而「创想三维」更狠,把线下经销商的份额从2022年的86.5%,硬生生拉到线上线下各占50%,现在打开京东天猫,3D打印机早就挤上了“数码热销榜”。
更有意思的是,这东西一旦买回家,就成了“耗材吞金兽”。有个摄影爱好者说,这两年光买耗材就花了好几万;还有人打印自己设计的储物箱,最后给打印机配的配件价值,比机器本身还贵3倍。毕竟一台机器能用5年,耗材却是天天用,难怪厂商们都把耗材当成“第二座富矿”——大部分用户为了打印稳定,最后都会从便宜的第三方耗材,乖乖换成官方款,甚至还有人专门买碳纤维、环保耗材玩花样,这生意可比卖机器持久多了。
下图:打开APP选择模型一键打印,然后静静等待它完成即可(图源:电手优品)

二、深圳“四小龙”霸屏全球,大疆美团来“砸场”:竞争比打印速度还快
要是把消费级3D打印市场比作“菜市场”,现在绝对是“大佬们拿着喇叭喊价,小商贩根本插不上话”。全球排名前五的企业占了九成市场份额,而这五家里头,深圳的“四小龙”——「拓竹」、「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智能派」,直接包圆了全球90%以上的入门级市场,说“深圳造”统治世界都不夸张。

图源:电商智能体
这四家各有各的“杀手锏”:「拓竹」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大哥”,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净利率30%,今年一季度就赚了20亿,全球每卖三台入门机,就有一台是它家的。更狠的是它的生态,MakerWorld平台月活近千万,模型超百万,海外创作者靠热门模型能“躺赚”上万元,连同系列模型都能跟着沾光;「创想三维」是“老牌玩家”,正冲刺“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2024年出货72万台,还拉来「腾讯」、「深创投」站台,线上开了74家网店,把“性价比”玩得明明白白;「纵维立方」走“多平台路线”,亚马逊和独立站营收占了一半,光固化打印机精准拿捏“精细模型党”;「智能派」更绝,靠光固化机型做到全球市占率第一,95%营收来自海外,最近还抱上了「大疆」的“大腿”,拿到数亿元投资,直接把竞争推向高潮。
说起「大疆」入局,那可是“瓜中之瓜”。「拓竹」创始人陶冶曾是大疆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核心团队大半来自「大疆」,结果“老东家”转头就给「智能派」投了钱,还在协议里加了“拓竹相关条款”。陶冶发朋友圈调侃“老同事都来问是不是要被‘剿匪’了”,网友笑称“这哪是投资,简直是‘师门内讧’”。不光「大疆」,「美团」、「高瓴」押注快造科技,「腾讯」给「创想三维」掏钱,一级市场投融资直接冲到五年来最高——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是“巨头拿着支票本抢赛道”,连价格战都打得更凶了,「创想三维」原材料成本占比50%,毛利率却能维持30%,就等着用低价把市场抢到手。
竞争还不止在硬件上,“内容生态”更是打得不可开交。「拓竹」直接给「创想三维」、「纵维立方」等平台发了律师函,说它们“批量搬运MakerWorld独家模型,还冒充原作者账号”,连“禁止商用”的条款都敢违反。这就像“你抄我作业就算了,还拿我的作业去赚钱”,也侧面说明:现在光靠卖机器不行了,谁能握住更多3D模型,谁就能抓住用户——毕竟没人愿意买台机器,最后只能打印“炒面”。

图源:创投日报
三、从夜市摊到家庭客厅:全民“造物”时代,真的来了?
以前提起3D打印,总觉得是“工业级玩家的游戏”,现在却成了普通人的“快乐源泉”——有人靠它在夜市摆摊,半月赚过万;有人给孩子打印教学模型,把“抽象几何”变成“摸得着的玩具”;甚至有人打印相机配件、家电外壳,硬生生把自己变成“家庭发明家”。全民智造,早就不是口号了。
最接地气的要数“3D打印农场”。义乌有工厂摆上千台机器,批量打印夜市热门的龙、蛇模型,单件成本2块钱,卖10块钱一个,月出货量超亿件;郑州、太原的摊主开着小作坊,打印关节龙玩具,一晚上能卖几百个。这些“农场主”以前可能是开网店的、摆地摊的,现在靠着几台机器,就成了“小工厂老板”,难怪有人说“3D打印机不是印钞机,却比印钞机还香”。
家庭用户的玩法更花样百出。小红书上,有人打印Hello Kitty盘子、皮卡丘纸巾盒,把“生活小物”玩出定制感;家长晒出孩子打印的恐龙、卡丁车,再也不用买现成玩具;还有人打印手机支架、收纳盒,家里缺啥就造啥——有个用户说,“以前坏了东西要等快递,现在打印一个当天就能用,感觉自己像拥有了‘马良神笔’”。连教育和医疗都被渗透了:高校用它做科研模型,牙科诊所打印牙齿模型,珠宝店做首饰底托,以前“高精尖”的技术,现在成了“实用工具”。

图源:电手优品
当然,“造物自由”也不是没烦恼。想打印手办?先学会当“修理工”,解决堵头、翘边这些问题,不然就等着收获“炒面”;耗材要防潮,不然第二天就废了,有人调侃“买耗材送除湿机,不然根本没法用”;机器运行时还有噪音,要是放在卧室,堪比“小型拖拉机”,只能戴降噪耳机睡觉。但这些都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毕竟当你看着自己设计的模型,一层层变成实物时,那种“造物主”的快乐,可不是买现成的能比的。
相关数据推测,预计到2028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这千亿蓝海,谁都不想错过。现在的竞争,不只是价格和硬件的比拼,更是生态和场景的较量——就像触屏手机靠软件生态普及,3D打印要想走进每个家庭,还得靠更多“能打的”模型、更简单的操作、更丰富的场景。
下图:相关数据推测,预计到2028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图源:天南3号)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客厅里都会摆上一台3D打印机:孩子打印玩具,大人打印家居用品,周末全家一起设计模型,那种“自己动手造万物”的快乐,会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毕竟800元就能开启的“造物之旅”,谁能拒绝呢?而那些抢破头的巨头们,其实也是在帮我们更快地走进这个“全民智造”的时代——毕竟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造物神器”就越便宜、越好使。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严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