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77元吃不起” vs “6元量太少”:TikTok看中国美食,评论区彻底“精神分裂”!

当所有人都以为“民以食为天”这事儿全球通用、顶多就是“甜咸豆腐脑”之争的时候,TikTok上的外国朋友们直接放话:“不,

当所有人都以为“民以食为天”这事儿全球通用、顶多就是“甜咸豆腐脑”之争的时候,TikTok上的外国朋友们直接放话:“不,你们中国的美食,简直是‘薛定谔的价格’!”

没错,就是那个在2025年11月刷爆了热门、号称“盘点中国各省面条”的短视频合集,一个镜头让评论区彻底“精神分裂”了:一碗牛肉面被爆出价格高达177元!但凡你对中国的“面条宇宙”有那么一丁点了解,都会忍不住笑出声:177?这吃的是面,还是“米其林镶金边”?

这感觉,就像老外看了眼“双十一”的GMV,就以为中国人买东西不要钱;转头又看到重庆小面,惊呼“便宜是便宜,就是量太少了,哈哈!” 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这到底是“美食天堂”还是“价格刺客”?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这事爆出来是这样的:就在2025年11月,一个“China Noodles Tour”的TikTok短视频合集火了,播放量轻松突破500万。视频里啥都有:兰州拉面的清汤、山西刀削面的劲道、北京炸酱面的讲究。看起来一片祥和对吧?“中国美食”的标签刷得飞起。

可万万没想到,评论区“炸锅”了。一个坐标台北的“天价”牛肉面(视频剪辑者估计把“大中华区”美食剪一起了)标价177元(约25美元),被当成了“中国日常”。紧接着,一个美国博主在重庆拍的“干溜”小面,6块钱一碗(不到1美元),他又吐槽:“味道不错,就是这分量,塞牙缝呢?”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面条的问题,这是TikTok的“算法陷阱”和“文化滤镜”出了大问题。算法只推送“极端”内容:最贵的(177元)和最便宜的(6元)。为什么?因为这俩最有“冲突感”,最能骗赞和评论。

我们得知道,美国的TikTok用户,平时看惯了自家超市20美元(约140人民币)一块“普通牛排”和1美元的“速冻披萨”。他们的物价认知是“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廉价工业品”。问题来了,当他们用这个“二极管”思维来看中国,他们就彻底“蒙圈”了。

那问题就来了。难道老外们都是“傻子”吗?他们不会用汇率算算吗?他们为什么宁愿相信“177元的面”是常态,也不愿去查查“6元小面”到底是不是“开胃菜”?

这就得提一个近期的案例了。还记得2024年,印度博主来中国体验“高铁”吗?他们回国后拍的视频,要么是“哇,中国太先进了,我们被碾压了”,要么是“不,这都是面子工程,他们的农村肯定很穷”。你看,他们接受不了“复杂性”。聪明归聪明,但是,当一个事物(比如中国)的体量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多样性”就必然会超出“短视频”15秒的承载能力。

但你要说,这里面没有一点“真心实意”的文化交流,也不见得。那个吐槽重庆小面“量少”的美国人,最后还是把汤都喝完了,嘴里还念叨着“Spicy! Good!”(辣!真香!)。这说明,味觉是诚实的,但嘴巴(评论)是“被算法训练过”的。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算法追求“戏剧性”;另一方面,是观众在追求“心理确认”。吐槽177元“天价”的,很多是想证明“看吧,他们物价要崩了”。惊呼6元“太便宜”的,很多是想证明“看吧,他们只能靠廉价取胜”。他们看到的177元是“真实”的(某个高端店),6元也是“真实”的(某个路边摊),但“真实”的中国物价,是处于这中间的“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来检验一下现实。一个典型的“失败教训”就是印度的“贫民窟旅游”。西方博主去了,只拍“脏乱差”,因为这符合他们对印度的“刻板印象”,流量最高。一个“成功案例”就是日本。西方博主去日本,只拍“工匠精神”和“二次元”,因为这符合他们对日本的“美好幻想”。

而中国呢?中国是“复合型”的。你既能找到177元(甚至更贵)的“国宴级”牛肉面,也能找到6元的“市井小吃”。而90%的中国人,吃的是15-30元(约2-4美元)的“日常工作餐”。这个“现实数据”,在TikTok上是“隐形”的,因为它太平淡了,没有冲突。

所以,别再纠结老外是不是“误解”我们了。在短视频时代,“误解”是常态,“理解”才是奢侈品。只要TikTok这种“极端化”算法还占主流,这种“中国很贵/中国很便宜”的“精神分裂式”讨论就不会停止。

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中国面条”的美食比赛,而是一场关于“认知框架”的算法游戏。 现实是,当他们还在为177元和6元吵架时,我们自己正端着一碗15块钱的兰州拉面,在思考“中午要不要加个蛋”。算法的尽头是“刻板印象”,而生活的真相,恰恰在算法之外。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外网热议 #TikTok #中国美食  #重庆小面 #文化差异

【©️ 创作声明】

本文内容超过90%由作者原创,其余通过AI辅助查询并已通过数据准确性核查,图片由真实素材AI二次创作生成。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