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行业:强用户粘性、高变现潜力赛道,关注头部产品玩法创新

报告研读小助理 2024-04-22 23:35:59

报告出品方:东吴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AI社交:强用户粘性赛道,C.AI、talkie领跑

1.1 AI社交:强用户粘性、高变现潜力赛道

AI社交:我们在此前AI AGENT深度报告中重点提到陪伴类AI AGENT会成为未来AI行业重要原生应用之一,而AI社交核心价值即在于通过AI虚拟角色为人类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实时性的、1对1的陪伴,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大模型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生成式AI回复的不确定性,加上用户对聊天陪伴的需求,使得AI社交成为目前AI重要落地场景。根据a16z,截至2024年1月生成式AI产品独立月访问量前50名中,网页端和移动端分别有8家/2家为AI陪伴应用。龙头Character.AI(后简称C.AI)在网页版排名第三,仅次于通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gemini。

• AI社交应用展现出远好于其他类AI应用的用户粘性。AI角色既能陪伴,也是一种内容,用户沉浸感强。以C.AI为例,虽然用户数不如chatgpt(根据SENSOR TOWER,24年3月C.AI APP MAU约1500万人,chatgpt APP MAU约1.2亿人),但用户留存率、DAU/MAU(24年3月 C.AI APP DAU/MAU约31%,chatgpt约15%)、用户使用时长和使用次数等指标均远好于chatgpt。

•后续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升级以及更多玩法创新有望驱动AI社交用户进一步增长,而参考移动互联网发展经验,更强的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有望赋予平台更强的用户变现能力,我们看好AI社交赛道发展潜力.

1.2 主要产品:C.AI稳健,TALKIE加速追赶,linky新秀崛起

Character.AI: 2022年9月推出beta版本,根据SENSOR TOWER和similar web,截至2024年4月19日,APP DAU约460万人,网页日访问量约750万次。

Character.AI采用GPT-3大模型并用大量书籍、电影和其他媒体中的虚构人物数据进行训练,使AI角色能够根据人物的个性和特征生成对话和文本响应。根据官方信息,Character.AI发布5个月后,用户已经发送超过20 亿条消息,活跃用户平均每天花费超过2小时与AI 互动。

Talkie:国产大模型公司MINIMAX在2023年6月海外推出的AI多模态社交应用,正加速追赶Character.AI,根据SENSOR TOWER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 APP DAU约120万人。

LINKY:昆仑万维推出的AI多模态社交应用,近期用户数据增长迅速,4月20日google play美国区免费社交榜已上升至第5名。截至4/21, LINKY在DISCORD成员数约3.6万人,已达到约为TALKIE的55%。

1.3 Talkie下载量屡创新高

相比C.AI,talkie下载量多次创新高,如23年9月、24年2月和24年4月出现三次下载量高峰,我们认为可能系:

•买量驱动部分用户增长,如23年9月公司付费下载量环比增长了270%,24年2月环比增长49%。

•快速的版本迭代,以ios端为例,截至4/20,近一年talkie/C.AI版本分别更新88/23次,linky虽发布较晚,但也更新了38次。

•玩法创新:作为国内大模型公司出海产品,再现国内互联网强产品强运营基因,后续产品多模态能力升级/玩法运营上的创新有望进一步驱动产品用户增长。

1.4 需求定位:C.AI可满足需求广,动漫游戏及助手最受欢迎

Character.AI:角色类型多样,可满足的用户需求较广,涵盖助手、图像生成、语言学习、讨论、书籍、宗教、历史、动物、哲学、政治、动漫游戏、喜剧、Vtuber等。如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咨询师、音乐家、英文润色等聊天机器人能够成为用户的得力助手,提升用户生产力;动漫、游戏等二创角色的聊天机器人符合原本人物设定,能够给用户提供深度沉浸感,满足用户和原IP人物的互动需求。

从用户会话数和点赞数来看,动漫/游戏相关(即IP粉丝)以及助手类AI角色最受欢迎。

需求定位:Talkie和LINKY更多满足陪伴/恋爱需求

相较于C.AI,Talkie和LINKY以原创IP、虚拟男友/女友类角色为主,陪伴属性更重。男性用户占比显著高于C.AI。

• Talkie涵盖范围相对更广,包括奇幻、现代、语言学习、游戏动漫、Vtuber、书籍、助手、电影、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AI角色,但除了虚拟男友/女友以外的角色数量及人气度相对较弱。

• Linky: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特征更加明显,AI角色基本都是虚拟男友/女友,设计恋爱向剧情,打造恋爱氛围感。

2、用户玩法对比

2.1 Character.AI:角色列表模式,风格简洁

聊天:聊天页面可以便捷地找到与AI角色的对话框,也可以查看、隐藏和分享角色。

创建:用户可以使用创建功能①创造个性化AI角色和AI群聊②制定自己相对于AI的个性化形象③上传音频以合成属于自己的声线/使用现有音频。

探索:用户可以和官方创建的AI角色、其他用户创建的公共角色对话,也可以将多个角色拉进同一群聊。

• 公共角色:显示角色的简介、聊天窗口数和点赞量。可以根据官方设定的标签筛选角色,也可手动搜索关键词,检索角色、创建者或声线。

• 群聊功能:2023 年10 月推出的新功能,用户可自定义群成员,群聊最多支持10位用户和10个AI角色。在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某一聊天对象,也可以掷骰子随机选定对话者。

2.2 Talkie:左右滑模式,角色可视化,沉浸感更强

主页:类似陌生人社交应用的左右滑切换模式,每页展示一个角色,包含角色照片、背景信息和语音条。用户可在该页面关注角色、和角色语音或文字互动;也可以点击进入抽卡页面和皮肤商城,为角色获取新的皮肤和主题。

聊天:和AI角色及关注的角色聊天。

创建:用户可创建AI角色、故事线、新的皮肤卡片,未完成的创建会被自动归类到草稿箱。

搜索:根据搜索栏和标签快速筛选感兴趣的AI角色。

个人:①设定个人信息②查看通知③购买会员④查看角色皮肤卡包⑤创建和查看自己设定的角色。提供青少年模式。

2.3 Linky:模式类似TALKIE,亮点在于个性化推荐模式

主页:与talkie相似的左右滑切换角色模式。左上角可点击进入角色创作页面,右上角可点击进入搜索模式,展现AI角色的人物设定、照片和用户数。可以快捷搜索和使用标签筛选感兴趣的角色。

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偏好推荐匹配度高的角色,角色已内置故事线和以往聊天记录,用户可以直接进入一段设定好的故事。

聊天:用户可以和AI角色及朋友聊天。

个人:①设定个人信息②创建个性化角色,③升级和充值④购买和查看已拥有的角色皮肤卡包

2.4 聊天功能对比(网页版):C.AI玩法复杂度上限高,TALKIE沉浸感强

2.5 聊天功能对比(APP):TALKIE产品细节最佳,对应更多付费点

C.AI和Linky用户与AI角色的聊天功能主要包括发消息和给AI角色的回复反馈这两项

Talkie的聊天功能更加丰富,也对应更多付费点:支持用户语音输入、用户可自由交流也可以选择AI提供的灵感回复AI角色,使用角色卡片/付费还可以生成更多特别的回复选项;可与角色进入专属时光,直接进行视频对话等(有时间限制)。

2.6 互动玩法对比:Talkie玩法创新力强,用户粘性相对稳定

Talkie创新性推出了关注机制、关系升级、故事玩法和抽卡机制,进一步提高用户粘性。相比C.AI,用户粘性保持相对稳定。

•关系升级:用户和AI角色聊天到一定次数、抽卡得到一定卡牌数量时可升级,奖励玩家免费抽卡机会。

•故事玩法:当创作者允许故事贡献时,用户可为故事创建一个情节和一张卡片,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该角色人设。

2.7 Talkie与LINKY抽卡机制对比,未来可相互借鉴

• Talkie:抽到的卡片可出售,用户自行定价。

• Linky: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魔法卡,每张卡包含一张角色照片和一个基于对话内容的秘密情节。用户有一次编辑卡片信息的机会

3、创作机制对比

3.1 Character.AI:定义角色能力强大

在快速创建模式中,用户可自定义角色头像、描述和开场白,为角色添加声线,设定角色是否在对话时生成图像等。

“添加角色定义”的高级创作模式可以辅助用户最大限度打造角色。用户可以添加任意类型文本,最多可输入3200个字符,其中可以包括代表角色和代表用户的变量,以更好让AI学习角色和用户的互动对话。

3.2 Talkie:角色设定精细化,AI生成平衡门槛与效果问题

安信Talkie的AI角色创建过程颗粒度更细。需用户配置的主要包括角色故事设定、皮肤卡片和声线,通过AI生成功能可大幅降低用户创作门槛。

• 形象:普通和高保真创作模式,普通模式只需上传一张形象图,高保真模式需上传 20-40 张人像照片,用户可增加对AI角色的描述,增强准确性。

• 图生文、文生图功能:根据用户上传的参考图片可自动生成文字提示词,用于更好地生成个性化角色;根据参考图片和文字提示词,可以生成3×6个皮肤卡片供用户挑选• 个性化调配声线:用户可从声线库中选取适合角色的声线,并进一步细调,如混合不同声线、调整声线的音高和速度等。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