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云赌赢了,阿里AI营收暴涨,震惊行业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古往今来,真正的强者从不在坦途上固步自封,而是于变局中积蓄力量,在投入中奔赴长远。纵观商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古往今来,真正的强者从不在坦途上固步自封,而是于变局中积蓄力量,在投入中奔赴长远。

纵观商业史,微软曾历经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阵痛,华为在技术攻坚中直面重重挑战,顶尖企业的成长轨迹,从来都伴随着短期波动与长期坚守的辩证。

所谓稳健增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攀升,而是以核心实力为基、以战略定力为舵,在取舍中锚定未来的坚定前行。

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二财季财报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二财季(截至2025年9月30日)财报。

图源:电商派

整体来看,本财季,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总营收2478亿元,同比增长5%;若剔除已出售业务的影响,核心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5%,展现出业务基本盘的坚实韧性,远超市场预期。

图源:电商派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美股盘前一度涨超5%。

不过,战略投入的集中落地导致盈利指标出现显著下滑。

利润方面,本季度阿里经营利润为53.65亿元,同比下降85%;经调整EBITA为90.73亿元,同比下降78%。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9.90亿元,净利润为206.12亿元,同比下降53%;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03.52亿元,同比降幅达72%。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99亿元,同比下降68%;自由现金流由2024年同期的净流入137.35亿元转为净流出218.40亿元。

财报解释,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即时零售业务的持续投入以及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增加。

对此,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徐宏表示,公司正将利润与自由现金流投向未来核心布局,短期盈利波动属战略投入期正常现象。

此外,尽管短期现金流承压,阿里巴巴的资金储备依然充裕,截至2025年9月30日,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达5738.89亿元,为未来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接下来,我们再分业务来看看阿里的财报——

首先是电商,作为集团核心支柱,中国电商集团本财季营收达1325.78亿元,同比增长16%,保持高增长态势。

图源:电商派

其中,电商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延续稳健增长;即时零售业务成为最大亮点,收入同比激增6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财报表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已有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网络,渠道融合成效显著。在刚刚结束的天猫双11期间,淘宝APP消费者数量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198%,成为驱动电商业务增长的新动能。

其次是AIDC,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本财季营收347.99亿元,同比增长10%,同时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1.62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图源:电商派

业务层面,速卖通将“海外托管”模式(利用本地库存提升配送效率)扩展至超过30个国家,本地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速卖通Choice业务的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显著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国际业务的盈利基础。

再次是AI,云智能集团本财季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收398.24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加速至34%,不计阿里巴巴并表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9%,增长势头强劲。

图源:电商派

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成为云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生态布局方面,截至2025年10月31日,在Hugging Face平台上,基于阿里千问(Qwen)家族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18万个,是第二名的两倍多,展现出千问大模型强大的生态影响力;千问APP公测一周新下载量即超1000万,用户认可度颇高。

未来,千问大模型还将陆续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阿里业务生态场景,进一步释放AI技术的协同价值。

最后是其他业务,所有其他业务本财季营收629.69亿元,同比下降25%。

其主要原因是处置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导致的收入减少,以及菜鸟业务收入的下滑。不过,盒马、阿里健康和高德等板块均实现收入增长,部分抵消了上述业务的下滑影响,展现出多元业务矩阵的发展韧性。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在2026财年Q2展现出“核心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爆发”的良好态势,让人期待阿里的后续发展。

阿里千问打破世界纪录

从财报中不难看出,阿里在AI方面表现相当亮眼,而这其中最令人注目的莫过于阿里千问。

11月17日公测的千问APP,仅用7天时间便斩获千万下载量,超越ChatGPT、Sora、DeepSeek等知名产品,创下全球AI应用增长最快纪录。

图源:阿里

这款被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的应用,不仅引爆了市场热度,更为阿里在AI赛道的布局按下了加速键。

图源:阿里

值得一提的是,千问APP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阿里Qwen大模型的技术硬实力与开源影响力。

作为其核心技术底座,Qwen系列模型自2023年开源以来全球累计下载量超6亿次,超越Llama、DeepSeek等竞品成为应用最广的开源大模型;最新旗舰级模型Qwen3-Max更是跻身全球前三,性能赶超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产品,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认可其在开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强大的技术支撑,让千问APP在智能对话与多场景适配中具备先天优势。

此外,阿里千问还折射出了阿里AI战略的清晰转型。

此前阿里曾以夸克为AI时代入口,后转向更优形态的对话式AI助手,将千问APP定为战略核心,夸克则转型为AI搜索与浏览器并快速协同——公测次日便全面接入千问,用户右滑即可调用功能,借助夸克年轻用户基础扩大触达。

按规划,千问第一阶段聚焦用户体验与口碑,依托模型快速迭代;第二阶段推进与阿里全生态深度协同,目前已联动高德地图、淘宝、支付宝等,未来还将整合外卖、订票、办公等场景,实现从“能聊天”到“能办事”的升级。

不得不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开源模型积累的技术声誉、全业务生态的场景资源,三者形成合力,让千问APP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后续,随着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千问这款现象级应用或将重塑用户与AI的交互方式,成为阿里撬动AI新增长的关键支点。

因此,阿里表示将积极投资于人工智能能力提升,不排除在已承诺的三年3800亿元人民币投资之外进行额外投资,且之前提到的投资规模可能显得较小。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透露,阿里AI战略的最新进展是正在AItoB和AItoC两大方向齐发力。在AItoB领域阿里目标是将阿里云打造为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在AItoC领域,将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

不难看出,阿里还将在AI赛道持续押注,而阿里后续还将给出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新

评论列表

贵哥
贵哥
2025-11-26 15:59
专坑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