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元好问作《雁丘词》

夏小晋 2023-12-14 18:51:57

元好问雕像(图片来源网络)

金庸在小说《神雕侠侣》中有段诗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给人印象十分深刻,传播甚广。这首诗词却不是金庸先生自己写的,而是根据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词稍加改编,原词如下: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概意思是:请问世间诸位,爱情到底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一路比翼双飞,多少个冬寒夏暑,恩爱相依为命。双飞虽然快乐,离别才真正痛苦。这痴情的双雁啊,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雁儿应该心里知道,此去万里千山,云途渺渺,暮雪阵阵,形单影只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曾是汉武帝巡幸的地方,彼时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如今冷烟衰草,一派萧条。招魂无济于事,山神枉自悲啼,死者不会再归来!双雁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我不相信殉情的雁儿会和普通莺燕一样,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它们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千秋万古,会有“钟于情”的骚人墨客,狂歌纵酒,寻访雁丘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问世间、情为何物(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家族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从小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十六岁时,元好问前往并州(今山西太原)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对他说,今天捕到一只大雁,还有一只脱网了。但脱网的雁悲鸣不去,最终撞地而死。元好问听后,从猎人手里买回了两只死去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感怀写下这首《雁丘词》。

元好问的青年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兵荒马乱。叔父过世后,他陪伴母亲流离到河南登封,过着清贫的日子。28岁时,他带着所作《箕山》、《琴台》等诗,求教于文坛名人赵秉文,赵秉文对他的诗很是欣赏,自此,元好问声名鹊起,誉满京都。

1221年,32岁的元好问考中进士,37岁才踏入仕途,任镇平县令。1231年,被召入京,任国史院编修、吏部员外郎。次年,入翰林、知制诰。1233年,金朝灭亡,元好问无意仕进,便周游天下,搜寻前朝史迹,写诗做文,过着清贫的遗民生活。此期间,他采录金代君臣言行百余万言,修《金史》。

元好问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今存1388首,词今存384首,尤其是金亡前后的“丧乱诗”成为继杜甫之后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峰,主要有《歧阳》三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如《岐阳三首》第二首写道: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穹问,争遣蚩尤作王兵。

元好问诗词功底深厚,自称“诗中疏凿手”,还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他在兵荒马乱之世,写就了一部不朽的诗评《论诗三十首》,“以诗论诗”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的诗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情志,具有万古常新的魅力。他虽然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并没有妨碍他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第二十首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柳宗元的诗淡泊简古,如琴瑟朱弦一拂,唱叹余音宛在,恰似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第二十二首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苏轼诗词讲究出新,黄庭坚更是力求新奇,他们的影响,就象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苏黄二人的诗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后学者没有他俩的才力,一味崇尚险怪,反而再没有出色的高手。

第三十首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我写这些诗评,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不过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自己老来也留下了千首诗,又要被什么人评论短长呢?

元好问墓(图片来源网络)

1257年,元好问临终之时,嘱咐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

1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