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与名士:钱谦益与柳如是

夏小晋 2023-12-16 10:57:36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他是明末东林党的首领,清初诗坛的领袖,明朝做官至礼部侍郎,清朝做官依旧至礼部侍郎。

钱谦益像

作为诗人,钱谦益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作为史学家,他广积资料,立志私人完成国史,虽然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作为文章家,他亦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作为收藏家,他高价广肆购求古本,构筑“绛云楼”,将收藏宋元孤本书尽藏于中。但是钱谦益的才学成就,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崇,因为他降清丧失气节。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反倒是他和一代名妓柳如是的故事。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幼年被卖到江苏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接受徐教养,书画皆精。年龄稍长,流落青楼,改名柳隐,一次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由于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柳如是在松江时,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穿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曾与名士陈子龙有过一段恋情,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由于陈妻张氏不能相容,带人闹上南楼,柳如是悲切毅然离去。陈子龙对柳如是一直不能忘怀,直到在抗清起义中战败自杀。

1638年,56岁的钱谦益,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被朝廷免礼部侍郎之职,贬回家乡途中经过杭州,经人介绍,结识了年仅二十的柳如是。二人相处甚契,柳如是有诗一首:垂杨小院秀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钱谦益大为激赏,和诗一首道: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柳如是像(图片来源网络)

钱柳杭州分别,一晃过了两年。一日一位名曰柳儒士的文人来到常熟,专门到丧偶钱谦益所居住的“半野堂”拜访。钱谦益见之大喜,邀请对方留下长住,原来访客即为女扮男装的柳如是。在半野堂上,柳如是赠诗钱谦益,流露了一生相依的意思: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淡黯,千行墨妙破冥蒙。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钱谦益待柳如是十分优厚,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特筑一楼,并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钱谦益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柳如是感动不已,写诗《冬日泛舟有赠》相赠,其中“莫为朱颜叹白头”一句,表明自己看中的不仅是钱的才气和文坛地位,更显示了作为女人对男人独特审示的一种眼光。

冰心丘色正含愁,寒日多情照拖楼。

万里何当乘小艇,五湖已许办扁舟。

每临青镜憎红粉,莫为朱颜叹白头。

苦爱赤阑桥畔柳,探春仍放旧风流。

电影《柳如是》剧照

崇祯十四年(1641年),59岁的东林领袖钱谦益正式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此举震世骇俗,非议四起,婚礼中的船被人扔进了许多瓦石。二人不以为意,钱氏娶柳后,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锦瑟和谐。

二人的快乐小世界很快被乱世战火所击碎,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清军大举入关。一些大臣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监国,是为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被朱由嵩任命为礼部尚书。1645年5月,多铎统率清军兵临南京城下。

城破之前,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以身殉国,钱佯装答应,带柳乘舟来到湖中,长久漂荡之后,钱谦益伸手探了探湖水,说:“水太冷了,怎么办呢?”柳如是见状,站起身就往湖中跳,被钱谦益死死抱住阻拦。最终,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史惇《恸余杂记》记载,多铎率军攻下江南之后,推行剃头令,遭遇极大抵抗。在南京城内的降官也是众议汹汹,坐在堂间的钱谦益忽然说:“头皮很痒。”起身出去了,人们都以为他梳头去了。过了一会儿钱氏回来,已然剃去了头发而按清人的规矩留起了辫子。

钱谦益留下柳如是,一人应召去了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被人嘲笑为“两朝领袖”。当时流传着一首诗曰:“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钱谦益并没有得到满清统治者的赏识与重用,不久借口年老多病,乞归故乡,在之后长达十八年的隐居生活之中,靠卖诗文度日,后家遭盗劫、火灾,晚年甚为贫困。1944年夏,钱氏卧病不起身无余钱,不得不将来访的好友黄宗羲锁于屋内,让黄代笔为人撰写文章三篇,得千两润笔费解决了丧葬费用。

钱氏一死,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两个月后,柳如是用缕帛结项自尽,一代才女就此结束了风风雨雨的一生。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