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天10次!39岁男子确诊肾衰竭,妻子痛哭:劝了多次都不听

“他每天跑厕所十几次,我早就劝他赶紧去医院,他说年轻人哪那么容易得病……”门诊室外,一位妻子边哭边跟医生说着丈夫的事。3

“他每天跑厕所十几次,我早就劝他赶紧去医院,他说年轻人哪那么容易得病……”

门诊室外,一位妻子边哭边跟医生说着丈夫的事。39岁,正值壮年,却因长期忽视身体信号,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皱紧了眉头,妻子看着病床上的丈夫,止不住眼泪。

谁能想到,“一天小便十次”竟然不是“喝水多”、不是“肾好”,而是一场慢性病的前奏。

很多人一听“肾衰竭”,立马联想到“年纪大”“尿毒症”“透析”,但其实,慢性肾病早已悄悄年轻化,很多30多岁的人就已处于高风险。

更让人警惕的是,它来的时候没有剧烈疼痛、没有高烧咳嗽,只有“频繁起夜”“尿多尿少”“水肿乏力”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

39岁的他,一天上厕所近10次,经常口干、乏力,以为是水喝多、天气干,谁知肾功能早已损伤严重。这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多年轻人面对的现实。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晚上频繁起夜多次,白天也总憋不住尿,一小时就得跑一次厕所?很多人觉得这和肾功能强不强有关,但真相恰恰相反。

肾病早期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但并不是因为肾好,而是肾小管无法有效浓缩尿液,才会出现“水过即出”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肾气虚”“膀胱气化失职”。

西医解释为肾小球滤过、重吸收功能下降,水电解质调节紊乱。所以,尿多不是“代谢好”,而可能是“过滤差”。

还有人出现了下肢水肿、眼皮浮肿,却以为是“睡姿不对”或“吃咸了”。但实际上,肾功能下降会导致钠水潴留,尤其在早晨起床后最明显。

如果你发现早上眼皮浮肿、鞋子穿不进去,按压小腿一会儿有凹陷不回弹,要高度警惕“隐匿性肾病”。中医讲“脾虚生湿,肾虚不化”,湿气不排就会“泛为浮肿”。

除了这些外在表现,肾功能受损还有个更容易被忽略的信号——乏力、头昏、注意力差。很多上班族觉得自己是“累的”“休息不好”,但其实可能是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影响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

慢性肾病初期,血肌酐、尿素氮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但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这就好比一个水厂管子堵了一半,水还能流出来,但效率已经大打折扣。

那肾病到底是怎么来的?除了遗传因素,更多的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高盐饮食、不爱喝水、长期憋尿、乱吃药、熬夜不休息。

尤其是秋冬交替时期,气候干燥,饮水量减少,尿量浓缩,肾脏负担加重。中医认为“秋主收,冬主藏”,肾为“封藏之本”,此时若不好好养肾,就容易埋下隐患。

说到这里,很多人开始紧张:“我是频繁起夜,是不是也快肾衰了?”别慌,我们要做的是科学判断、及时干预、合理调养。

如果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早起浮肿、一天尿超8次、尿泡沫多不消、夜尿频繁、腰酸乏力、血压升高。

检查项目不贵、不复杂,一个尿常规、一个血肌酐加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就能初步筛查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

除了检查,日常生活才是防病关键。医生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分次饮用;少吃重口味、腌制、加工类食品;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高糖食物。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但后天调养同样重要。秋冬可适量食用黑豆、山药、栗子、枸杞、黑芝麻等食物补肾气养肾阴,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施养。

西医强调肾脏代谢机制,中医注重肾气调和,两者结合,才能更全面地呵护我们的“过滤工厂”。

当然,以下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建议每6-12个月定期查肾功能: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长期服药者(如止痛药、降压药等)、肾病家族史人群。

肾脏不像肝脏那样有强大再生能力,一旦损伤大多不可逆,早发现、早保护,远比晚期治疗更重要、更有效。

39岁男子肾衰的故事令人唏嘘,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的“求救信号”,必须有人听得懂,听得进,做得对。

健康从不是“突然失控”,而是一次次忽视之后的积累;疾病也不是“毫无征兆”,只是我们没能及时看清它的样子。

别等到了医院,才想起那些被忽略的“小问题”;别等听到“肾衰竭”,才后悔当初没少熬的夜、没戒的咸、没查的指标。

金句:你忽视身体的声音,身体终将用更大的声音回应你。

参考文献:[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R].2023-06.[2]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小球疾病诊疗共识(2024年修订版)[S].2024-04.[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肾病体质调养专家共识(2023年版)[R].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