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真相:光降糖有用吗?没有,从根本上调理才能有希望治愈

惜灵谈健康 2024-05-17 11:05:17

西医里,1型糖尿病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得天天靠胰岛素过日子。2型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少了点儿,但是胰腺功能还能凑合着用,吃点降糖药补补胰岛素就行了。

1型糖尿病,在西药进咱们中国以前,压根儿就没听说过。为啥呢?要是小孩子得这个病,那就是打疫苗给闹的,对疫苗过敏,胰腺功能就废了。要是大人得这个病,那就是吃药吃得太多,胰腺功能受损。

所以在咱中医这儿,1型糖尿病这事儿,压根儿就没影儿,更别提什么对应的病症和方子了。一旦摊上这事儿,中医也没啥好办法。

至于2型糖尿病,倒是能跟中医里的消渴症扯上关系。

这个消渴症,还是建议早点找中医治效果。要是刚得病就赶紧找中医瞧瞧,一副药下去就能很好。

可要是吃了十几年的降糖药,或者打了胰岛素再去找中医,那想恢复可就难了,而且得花不少时间。为啥呢?胰腺功能都被药物搞坏了,想修好可不容易。

得糖尿病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1、吃宵夜,吃完就睡觉。

你想想,睡着了胃肠蠕动慢下来,食物都堆在那儿消化不了。时间一长,就会生热、生糖,血糖就上去了,胃也跟着热起来。胃一热,吃的东西就更多,糖分摄入也跟着涨,血糖自然就更高了。

2、吃甜食太多,运动太少。

不运动的话,血里的糖分就消耗不掉,吃得多就得配上合适的运动,不然血糖肯定得飙升。

3、降压药是利尿剂,吃多了会让身体缺水,血糖也跟着上升。

降压药让小便次数增多,本来不该排出去的水都跑了,身体里的水分不足,血液就变得粘稠,糖分也跟着上来。

世界有物质不灭定律,胰岛素把血糖从血液里搬到肌肉、脏腑里,血糖其实还在那儿。

要是身体没法好好利用这些糖分,它们就会慢慢堆积在下半身,也就是脚那里——这就是为啥吃降糖药的人,脚会烂掉的原因。

糖分在脚那里越积越多,气血就会堵住。这样的人,一开始只是上半身热,下半身冷,慢慢地脚就会变黑变硬,最后烂掉,严重的甚至要截肢。

可能有些人不信,倪先生还建议大家都试试,同时测一下手指的血糖和脚趾的血糖,看看数值有啥变化。

那为啥吃了那么久的降糖药还会瞎眼呢?因为肝藏血,糖分也会堆积在肝脏的血液里,而肝开窍于目。

记的倪海厦先生说过,降糖药就是西医撒的一个大谎言——血糖从来没低过,只不过是被堆积起来罢了。

倪先生是经方大师,把经方玩得溜溜转。他觉得,所谓的消渴症,就是身体里的水分不够,不管是上消、中消还是下消,都是津液亏虚,然后就会产生内热,新陈代谢加快,人就瘦。

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就是清虚热,同时补充津液。

他还说,血液里的津液,光靠喝水和喝茶是补不回来的,得靠吃东西或吃药来补充——这也是为啥真正的消渴病人,喝水也不解渴的原因。

首先咱们得聊聊啥叫上消,也就是肺热津伤的意思。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这么几个症状,老是觉得渴得要命,嘴巴干,小便次数多。舌质红,上面的津液少,脉洪数。

对付这种情况,咱们就得采取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策略。

有个方子叫人参白虎汤:生石膏30~60克、知母10~15克、人参15克、粳米一把、生甘草10克。

接下来咱们说说中消,也就是胃热炽盛的时候。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特别能吃,但是体重却直线下降,大便干燥。舌头颜色黄、干,脉滑数。

对付这种情况,咱们就得采取清胃泻火、养阴生津的策略。

倪海厦先生这儿还有个方子:厚朴15克,枳实10克,生大黄6~10克(单包,后下),生石膏30~60克,知母15克,人参15克,粳米一把,生甘草10克。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下消,也就是肾精亏虚的时候。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小便次数多、量多,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头颜色红,津液少,脉细数。

对付这种情况,咱们就得采取滋阴益肾的策略。

有个方子叫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不过,对于那些已经吃了十几年、二十年降糖药的病友们来说,情况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有时候他们会出现上热下寒,甚至上下皆寒的症状,这时候开的方子就得因人而异了。而且治疗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医患双方相互信任,坚持吃药才能看到效果。

1 阅读:161

惜灵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