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好几位病人,这些病人都因为佩戴廉价首饰出现了皮肤问题,比如发红、发痒和脱皮,医生说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金属与汗液接触后产生的化学反应造成的,尤其是镍和镉这类金属,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患者一旦接触到这些物质,轻微的可能痒上几天,严重的则可能反复发作。

我跑了好几家批发市场,看到一堆堆的耳钉和手链,价格低得让人吃惊,有的耳钉一对只要一块钱,商家在标签上写“镀黄金”或者“S925银”,看上去挺高级,实际上用的都是铜、锌、镍这类便宜金属,买回去戴几天,表面那层金或银就磨掉了,露出底下灰扑扑的颜色,谁看了都觉得不舒服。

上海那边机构做了检测,带回21件样品检查,结果让人吃惊,17件样品的镀层厚度根本达不到标准,那个号称镀银的手镯,银层只有0.24微米,规定要求是2微米,相差接近八倍,另一件所谓镀金的首饰,金层才0.03微米,标准应该是0.5微米,足足差了十六倍,这不像镀金,倒像是刷了一层颜料。

更吓人的是重金属超标问题,有对耳钉包装上标着S925银,实际检测发现一点银都没有,镉含量超出标准九千多倍,还有个耳环的镍超标三倍,镉这种物质会致癌,进入身体后很难排出去,时间久了会损伤肾脏,让骨头变脆,甚至可能引发癌症,镍虽然毒性较低,但遇到过敏人群会导致皮肤大面积溃烂。
很多饰品上还刻着“999”“足金”“S925”这些标记,听起来像真金白银,其实是假货,这已经不是误导,是明目张胆骗人,有些商家连检测报告也敢伪造,拿一张纸给你看,上面盖个章,你就相信了,他们就是图顾客懒得较真,觉得东西不贵,坏了就直接扔掉。

我也买过那种便宜首饰,当时觉得好看就可以,反正换季就丢掉,后来才明白,不是自己身体的问题,是东西本来就有毒,很多人跟我一样,想着自己不过敏就行,其实你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过敏体质,等到出了事情才后悔,商家就是抓住这一点,把健康风险推到消费者身上。
广州市场的情况更加严重,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的比例比其他地方高,这表明监管工作没有跟上节奏,或者执行过程存在问题,但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没有人能够准确说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没有人提醒这些物品可能导致皮肤发炎,也没有人告知其中含有的镉元素可能引发癌症。

饰品现在变得像衣服一样,流行一阵子就换掉,人们都不太在意它,可是它紧贴着皮肤,每天都会接触到,比吃的东西还要直接,你穿旧衣服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戴上含有害物质的耳环就不行了,商家只顾着赚快钱,消费者却要付出健康的代价,说白了,便宜没好货,这句话用在这里特别贴切。
以前我也觉得这种首饰便宜,戴坏了就扔掉也无所谓,现在才明白这根本不是省钱,是在拿自己身体冒险,皮肤随时可能发痒,肾脏也可能慢慢出问题,那些写着镀金的小饰品,表面看着漂亮,实际上藏着隐患,买回来图个开心,长期佩戴反而会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