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证处方1则,生津止渴,降糖控糖

欣鸿聊健康 2023-05-28 01:44:03

中医病案:男,40岁,主诉:口干1年余,加重伴抽筋月余病史:口干1年余,喝水明显增多,是正常情况两倍以上。

最近每晚腿部抽筋,持续月余,主要是左腿,右腿偶尔发生,早晨五六点居多,热敷可缓解,严重时过十二点就会开始抽筋,持续多次,左侧胸口偶尔轻微疼痛,偶有心悸,嘴唇干燥, 饮食胃口一般,大便呈细条状, 大便黄, 小便次数偏多, 小便清,平素常熬夜,近期体重下降,最近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涩。

中医诊断:消渴病

中医处方:生白芍, 甘草,百合,麦冬,北沙参,陈皮,茯苓,炒白术,天花粉,瓜蒌皮,薤白,丹参,赤芍,黄连,桑叶,生地黄,玄参,桃仁。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中医解析:本案患者上消表现明显,但是其实三处皆有累及,《证治准绳》:“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该患者肺脾肾三脏均有受累,肺脏有伤,如《医学纲目·消瘅门》说:“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

脾胃亦有,因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8 阅读:1076

欣鸿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