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痛(胃弱气滞,湿阻热郁型)临证医案分析,供你参考

欣鸿聊健康 2023-05-28 01:44:03

中医病案整理:邓某某,男,42岁,初诊,其既往有溃疡出血史,查胃镜:糜烂性胃炎,Hp弱阳性;病理: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刻下见:胃痛嘈杂,空腹较甚,得食略安,饮热水疼痛可减,有时泛酸,大便有不消化状。苔薄黄腻,质暗紫,脉细滑。

诊断:(胃弱气滞,湿阻热郁型)胃痛。

中医处方:党参,炒苍术,炒白术,炮姜,炙甘草,香附,高良姜,川黄连,吴茱萸,乌药,煨木香,肉桂(后下),炒延胡索,九香虫。

二诊:药后胃痛嘈杂好转,最近饮食失调,有时嗳饱泛酸,大便成形,色黄。苔薄黄腻,质暗,前剥脱,脉细滑。

三诊:胃痛减而难平,泛酸腹胀,大便有时偏烂。苔薄黄腻,质暗,脉细。

四诊:胃痛偶发,得食可减,时有吐酸,大便正常。苔薄黄腻,质暗,脉细。

中医解析:此例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辨证当属脾胃虚弱证。《脾胃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冯氏锦囊秘录》云:“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溃疡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患者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络失于温养,致虚寒胃痛,空腹较甚,进食后胃脘得以食物温煦,故得食略安,饮热水疼痛可减。

胃失和降,气机壅滞,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即“土壅木郁”,有时泛酸、嗳气、嘈杂。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日久郁而化热,结合苔薄黄腻,脉细滑,此证虽未必热像悉具,但已有湿阻热郁,程度尚轻。

《脾胃论》云:“善治者,唯有调和脾胃。”故宜健脾益气以达“四季脾旺不受邪”,方以理中汤合良附丸为基础,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辅以左金丸制酸和胃,乌药、木香、肉桂、延胡索、九香虫行气和胃,温阳止痛。全方通补兼施,补而不腻,通而不泻,善于疏肝行气,即所谓“培土泄木”,胃气舒展,气机畅达,则增强上药镇痛之功。

二诊时患者饮食失调,嗳饱泛酸甚,显示湿阻热郁进一步加重,遂方中佐以藿香、紫苏叶行气化湿,蒲公英、赤芍清热燥湿,法半夏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寒热并调,辛开苦降,出入有序,使湿邪得化,热邪得去,清热而不伤正。

三诊时泛酸仍多,遂加海螵蛸以制酸;腹胀,大便有时偏烂,遂加厚朴以燥湿除胀。四诊时患者胃痛泛酸较前缓解,继守前法,服药半年,诸症缓解,盖因中阳得健,运化归常,胃气因和。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阅读:97

欣鸿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