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行刑的目的之一,围观群众看完直呼“爽”,围观究竟为何

柳三的历史日志 2020-08-22 18:43:40

菜市场行刑的目的之一,围观群众看完直呼“爽”,围观究竟为何

“午时三刻一到,立即行刑”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市场口子看行刑的大场面,这种文化在影视剧中非常突出,以至于大家一直认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但其实在菜市口行刑的历史时间是在清朝之后。

执行图片

第一个在街边菜市口“处决”的人是文天祥,因为不愿意面对蒙古族的侵略统治,所以他直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真是“身世浮沉雨打萍”,一生肝胆。只是在宋朝,这个行刑的地方还不被称为“菜市场”, 在元朝时期,被叫做“柴市”这里集中卖柴火,直到明清时期,才有了“菜市口”的说法。

“菜市场”一直都是最热闹的地方,需要行刑的时候,周边聚满了看热闹的观众,尤其是处置达官贵族的时候,周围占满了看戏的群众,跟现在的电影院相比简直有过之无不及。

执行图片

在没有热闹可以看的时候,作为为数不多的商业用地,菜市场中能看到不少“见世面”的玩意儿,比如外地来的特色菜或者是外国的奇怪玩意,当然最普遍的作用还是买菜拉家常。

在明朝被清朝推翻之后,清朝因为统治阶级的身份原因,很厌恶避讳明朝的传统安排,所以拒绝继续沿用西四牌楼当刑场。但是又需要建造新的刑场,在大家的推选下,菜市口这个车水马龙人鱼混杂的地方成为了新的刑场。

执行图片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犯人坐在囚车中,再送到刑场之前还要被送到各个街道游行,周遭都是拿着菜篮扔鸡蛋和蔬菜叶的群众,尤其是对待那种凶神恶煞坏事做尽的犯人,大家绝不手下留情。

但其实这与史实存在出入,因为一直以来是否能够坐车去刑场还得看身份地位,普通人连坐车的机会都没有。

只有家中有权有势的犯人,才能够有囚车护送,一般没有背景地位的人只能自己走路去“送人头”。

之所以说是在送人头,是因为这些在刑场行刑的犯人最终会斩首,头颅挂在菜市场门口供人观摩吐槽。这看起来非常恐怖,但是不乏有好事者前来看热闹。

执行图片

至于“刀下留人”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毕竟生活不是在演电视剧,运气好的人很少,但是菜市口人多势众,难免有大人物,所以才有了更大的几率能够翻盘,虽然大多数还是定居。

之所以在菜市场执行,一来是因为菜市场人多,看起来更公平公正;二来就是因为要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简单说就是给大家警示,让大家看看规则的厉害;三来就是满足人们看热闹的心理,完全是人性阴暗面的表露。

执行图片

虽然小编觉得行刑的大场面看起来会引起心理不适,但是喜欢看这种大热闹的人非常多,而且麻木的他们即使是看到斩首的画面也丝毫不慌,甚至心里会有“爽”的感觉。

不知道有没有跟编者一样难以置信的人,要是让小孩子从小看到这种刺激的场面,保准会让他产生心理阴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 阅读:38

柳三的历史日志

简介:让更多人看到历史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