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然众人矣”,不止在说《伤仲永》,还在说另一件事

柳三的历史日志 2020-08-22 19:43:57

“泯然众人矣”,不止在说《伤仲永》,还在说另一件事

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伤仲永》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不只是因为要全文背诵抄写,还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在大多数时候会成为警示众人的经典案例。

仲永插图

天才之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但是能5岁写诗的神童,最后因为错过了教育,变成普通人”的故事。

相信很多初中老师都会把这篇文章当做重中之重向大家解读,因为故事的悲剧结尾让人扶额惋惜,能够明示大家好好学习接受教育,一方面讲完了文章;另一方面灌了鸡汤,属实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安石像

但其实“仲永”不仅是王安石笔下的人,更是在讲他自己。

王安石从小也带着“神童”的光环,他的天才程度比起李白有过之无不及,他最让人羡慕的才能是“过目不忘”,尤其是在以考验记忆能力为主的考试中,直接上场就赢了一半。

仲永和王安石同龄,所以王安石一直把仲永当作对手,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场“天才之间的较量”必不可少。

王安石像

在两人都12岁的时候,王安石终于按捺不住找到了仲永,让他写诗作文,但是仲永的表现让他非常失望,因为当时的仲永已经缺少了正常教育,与学富五车的王安石相比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直到两人都快20的时候,仲永已经“泯然众人矣”,成为了一个质朴普通的农民,丝毫没有“神童”的模样,这让王安石感受到了“无敌的寂寞”。

王安石作品像

但其实王安石和仲永的身世的不同可能才是两人有如此差异的根源,仲永出生在农民家庭,因为世代农耕,本身眼界就小,对于读书学习就是坐井观天,宁愿要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教育。

王安石出生在书香家庭,家庭成员和教育氛围都很重视素质提升,所以后续教育才能够跟上能力进步,在家长的眼界和教育方式上就差别如此之大,两人的差距在家庭上就可见一斑。

王安石像

以人喻己

最终,我们说道王安石写下《伤仲永》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警醒世人讽刺仲永的家庭,那么王安石可以直接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发布这篇文章。

但实际上这篇文章成文于三年后,也就是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后的一年。

王安石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学习不仅有基因支持,还有教育支持,所以参加科举考试绰绰有余。

但是王安石在考试中写下了“孺子其朋”这个词,让阅卷的宋仁宗非常不爽,因为是策论考试,明摆着是以论谏为主,但是王安石年纪轻轻就说出了这种“教育别人”的话,所以宋仁宗给他画了个叉。

王安石相关作品

正因为这个叉,原本妥当的状元位置没有了,就连前三名也没有进,当了第四名,这让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不仅是因为自己没有如愿当上状元而难过,最让王安石愤恨的是因为自己失去状元的原因只是因为宋仁宗的个人爱好。

在仲永的故事中,仲永父亲的判断尤为重要,与王安石的人生一样,他的未来与宋仁宗的决策息息相关,而宋仁宗与仲永父亲一样,不给王安石发挥的机会,所以王安石才在几年后写下了《伤仲永》。

1 阅读:57

柳三的历史日志

简介:让更多人看到历史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