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台湾回归,指日可待,大国崛起铸就统一底气。 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都是安身立命

台湾回归,指日可待,大国崛起铸就统一底气。 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1996年台海危机时,我们虽面临压力,却始终保持冷静,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唯有忍辱负重,以智破局,方能为发展赢得空间。当时国家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稳定台海局势的同时,默默积蓄力量。 那会儿的难,是真真切切刻在一代人心里的。1996年的中国,GDP刚突破7万亿,人均还不到700美元,连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刚解决没多久,工业基础薄弱到连像样的军舰、战机都造不出来。台海危机爆发时,美军两艘航母直接开进台湾海峡,舰载机频繁起降示威,我们的海军舰艇吨位小、火力弱,空军主力还是老旧的歼-7、歼-8,面对悬殊的实力差距,再愤怒也只能压下火气——不是怂,是真的耗不起,一旦冲突升级,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可能毁于一旦,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国家心里门儿清,没有实力的强硬都是虚张声势,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把科技搞突破、把国防搞扎实,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于是从那时候起,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没人喊空洞的口号,就闷头干实事。 南方的工厂里,工人三班倒赶订单,为了多赚点外汇,哪怕加班到深夜也毫无怨言;科研院所里,研究员们啃着馒头、泡着浓茶,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国外封锁什么,我们就偏要造出什么;边防线上,战士们顶着烈日寒风站岗巡逻,用青春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为内地发展筑起安全屏障。 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就是那段隐忍岁月里最鲜活的见证。1998年,我们花2000万美元买下这艘半成品航母,可从乌克兰拖回中国的路,走了整整4年。土耳其以安全为由百般阻挠,逼我们缴纳10亿美元保证金,还提出一堆苛刻条件,期间航母多次被扣押,船员们在海上漂泊数月,吃尽了苦头。 当时负责航母引进项目的王治国工程师,为了协调各项事宜,一年里往返土耳其十余次,饿了就吃机场的泡面,累了就在候机厅眯一会儿,硬生生凭着一股韧劲,打通了回国的航道。2002年航母抵达大连港时,王治国站在码头,看着锈迹斑斑的舰体,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他知道,这艘航母承载的,是中国海军的崛起梦,是国家统一的底气梦。 日子一天天过,我们的实力一点点涨。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GDP连年高速攀升,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早已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 经济上去了,国防科技也跟着发力,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相继服役,中国迈入三航母时代;歼-20、运-20、直-20等先进战机列装部队,空军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东风系列导弹、055型万吨大驱,成为守护国家主权的“硬拳头”。2024年,东部战区常态化开展台海演训,航母编队抵近台岛海域,战机成体系飞越所谓“海峡中线”,这要是放在1996年,想都不敢想,可现在,我们有足够的实力,随时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国防硬实力提升的同时,两岸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民心所向不可阻挡。这些年,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胞的政策,台胞来大陆创业、就业、求学越来越方便,很多台湾年轻人选择来大陆发展,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扎根,他们亲身感受着大陆的发展活力,也越来越认同两岸一家亲。 台湾的水果、茶叶等农产品,通过便捷的物流走进大陆千家万户,两岸贸易额常年保持在数千亿美元,经济上的深度融合,让两岸同胞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去年,一位在厦门开奶茶店的台湾青年李明,疫情期间遇到经营困难,当地政府帮他减免房租、申请补贴,还帮他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让小店起死回生。李明常说:“大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温暖,有机会,两岸统一了,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1996年的中国,我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国防建设,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守护国家主权,有亿万同胞的同心协力,更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实现国家统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挡不住两岸统一的步伐。那些妄图搞“台独”的分裂分子,那些想插手台海事务的外部势力,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两岸同胞共同唾弃。 国家强大了,统一的底气就足了;民心所向了,统一的进程就快了。从1996年的忍辱负重到如今的底气十足,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却无比坚定的道路。台湾回归,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岸同胞终将团聚,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