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11月26日写道:“在中日因台湾问题争端升级之际,台湾企业、官员和民众正在团结起来支持日本。政府取消了对日本食品进口的限制,赖清德等多名政界人士分享自己品尝日料的照片。很多民众呼吁大家从日本购买‘民主海鲜’和‘自由扇贝’。” 赖清德上任一年多,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岛内经济民生问题堆积——年轻人为几千块新台币的补贴争吵,渔民在钓鱼岛被日方驱赶时当局装聋作哑,现在却突然要全民"力挺日本海鲜"。 这是绿营惯用的"转移矛盾"的套路。当民众抱怨1万元退税不够买菜时,甩出"民主扇贝""自由海鲜"的口号,试图把对民生的不满引向"对抗大陆"的情绪。 就像之前石斑鱼被大陆暂停输入,民进党喊着"爱国吃鱼"把鱼塞进学校午餐,最后不了了之——这次的日本海鲜,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政治秀。 赖清德的"媚日"可不是突发奇想:他曾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任内默许修改教科书淡化日本殖民史,甚至把台南的"明治老街"包装成观光卖点。这种情感投射,让他们在中日因台湾问题对峙时,本能地选择站在日本一边。 就像岛内学者指出的,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本质是日本极右翼与台湾绿营的政治互喂——日方想借台湾牵制大陆,绿营则幻想"日台一体"对抗统一。 但这场政治秀在岛内碰了钉子。当赖清德的寿司照片发出,网友的嘲讽铺天盖地:"领导人的正事就是晒吃饭?""10000元退税不够,原来都被你吃扇贝了!" 更现实的是经济账:大陆每年进口870亿日元的日本水产,台湾全年海鲜消费量不过30亿新台币,就算全民顿顿吃扇贝,也填不满大陆留下的缺口。 渔民出身的国民党议员痛批:"平时日本扣我们的船,现在却要我们买他们的鱼,民进党到底在帮谁?" 更让民众不安的,是民进党借势渲染战争恐慌。6447万元新台币印制的1100万本"民防手册",通篇都是"大陆导弹落点""防空洞位置",连紧急救灾的预备金都被挪用。 有民众把崭新的手册扔进垃圾桶:"我们要的是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不是教我们怎么躲炸弹的纸本子。"这种操作,说白了是把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一边讨好日本当"抗中马前卒",一边用战争恐惧控制民意。 这种"倚日谋独"的把戏,连日本政界都看得明白。68%的民众认为"两岸和平比媚日重要",连绿营基层都在抱怨:"与其花钱买日本海鲜,不如多修几条漏水的水管。"当民众发现,所谓的"团结"不过是政客的表演,所谓的"支持"只是牺牲他们的利益,这场政治秀的收场只会更难看。 在台海局势的棋盘上,民进党当局看似聪明地"联日抗中",实则是在玩火。他们忘了最基本的事实:台湾的前途,从来不在日本的扇贝里,也不在美国的承诺中,而在14亿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里。 当赖清德们忙着晒寿司时,台湾的渔民还在为生计发愁,年轻人还在为房价叹气,这些被忽视的民生诉求,才是戳破"台独"泡沫最锋利的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