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合肥西站:“科技方舟”年底启航 构筑长三角枢纽新标杆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

合肥西站:“科技方舟”年底启航 构筑长三角枢纽新标杆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通道的核心节点,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合肥西站已进入施工清扫收尾阶段,预计2025年底全面竣工投用,这座以“大湖云帆·科技方舟”为设计理念的现代化枢纽即将正式亮相。投用后,它将与合肥站、合肥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填补合肥西片区大型铁路枢纽空白,完善合肥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 合肥西站坐落于蜀山区潜山北路与清溪路交口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1.5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8台18线(含正线4条),涵盖合新场、合安场及合福场三大场段,总投资约142亿元,其中站房与站场投资约39.63亿元。车站采用“桥建合一”高架设计,上跨多条既有铁路,建筑由地下三层与地上三层构成,局部设夹层,实现出站层、站台层、高架层及商业夹层的分层功能布局,支持四向进站模式,东西广场通透衔接,每小时最高发送客流可达5300人次,远期日均客流预估达34万人次。 设计上,车站深度融合合肥地域特色与现代科技感,整体造型如腾空而起的“科技方舟”,反弧屋顶与外飘站房形态模拟湖面行船姿态,呼应“大湖名城”城市特质。近1.04万平方米的天窗搭配拱形白色金属屋面,既让候车厅实现自然采光节能降耗,又营造出开阔明亮的空间氛围;候车厅入口GRG装饰柱帽融合石榴花与水滴元素,出站厅墙面则通过铝板雕刻呈现“合肥十景”,三维增材制造技术打造的水波底纹与换乘厅“芯片”元素吊顶,让空间兼具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 在智慧与绿色建设方面,项目亮点纷呈。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搭建的“铁路站房智慧管控平台”,可24小时实时监测机房水管网渗漏、玻璃幕墙状态等指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建设团队借助BIM技术构建等比模型,通过声学仿真优化解决高大空间广播盲区问题,保障候车厅任意位置收音清晰。施工中采用空心楼盖体系减轻结构自重,搭配太阳能板、智慧节能灯具及雨水回收系统,年回收水资源超9600吨,绿色理念贯穿建设全程。 配套设施同步冲刺收尾,8.1公里配套市政道路主体结构已全部建成,潜山路进站匝道、四里河路联络匝道等基本完工,清溪路涉铁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预计12月同步投用,将形成“快进快出”的站区交通网络。车站规划地下停车场含千余个社会车辆泊位及240个网约车泊位,衔接地铁3号线(已运营)、S1号线(在建)及多条公交路线,实现铁路、城轨、公交等多方式立体换乘。 作为安徽首个站城融合站房,合肥西站集铁路客运、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于一体,配套99.9米高商业塔楼实现业态无缝衔接,打造“站中有城,城中有站”的一体化格局。投用后将衔接京港高铁合安段、商合段及合杭、合新等多条线路,实现京港高铁安徽段全线贯通,推动合肥形成衔接九大方向、13条干线的放射状铁路枢纽,市民北上北京、南下香港的通行时间将分别缩短半小时及一小时,进一步提升合肥在全国路网中的枢纽地位,为长三角一体化及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