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妈把更贵的西兰苔当场掰断,随口谎称“这是西兰花”,然后按便宜价结账,结果被网友

大妈把更贵的西兰苔当场掰断,随口谎称“这是西兰花”,然后按便宜价结账,结果被网友拍下,视频一出,笑翻全网,也引发了一场“价格与诚信”的全民脱口秀。 西兰苔这货长得跟西兰花是表亲,颜色更深、颗粒更密,口感脆甜,价格也贵出一大截。普通西兰花一斤五块多,西兰苔能卖到九块甚至十块,摆在一起就像“双胞胎中的富二代”。大妈显然门儿清,走到货架前左右瞄两眼,确认四周没人注意,抬手“咔嚓”一声,把西兰苔的脑袋掰下来,随手塞进已经称重贴标的西兰花袋子里,动作行云流水,比年轻人拆快递还熟练。接下来她淡定走向收银台,面不改色:“西兰花,五块八。”若不是有人拍下来,收银员还真难一眼识破这波“狸猫换太子”。 “大妈手速比我抢红包还快”“这是现实版‘植物大战僵尸’,僵尸赢了”“我缺那几块钱吗?我缺的是勇气!”也有人认真科普:西兰苔营养丰富,钙含量是普通西兰花的1.5倍,贵有贵的道理,但再好吃也不能自助改价呀。还有人替超市出主意:干脆把西兰苔用红色网套包起来,或者切成小包装,减少“动手”机会。更狠的建议是安装“蔬菜人脸识别”,结账扫一下,真身立刻现形——听上去像段子,但仔细一想,技术真能实现。 有人觉得几块钱的小事,何必上纲上线?可如果今天掰的是西兰苔,明天就可能换牛排、换车厘子,每个人都“自助打折”,最终成本还是摊到诚实顾客身上。正如网友说的:“你以为在薅羊毛,其实是在剪别人的底线。”再说超市也有苦难言,生鲜损耗本来就高,再遇到“手掰大神”,月底盘点直接哭晕在冷库里。以前抓到类似情况,多数只能口头提醒,金额小不够立案,金额大又怕得罪顾客,左右为难;如今网络曝光一传播,反倒成了“民间监督”,震慑力瞬间拉满。 至于那位大妈,听说超市方面已联系她补交差价,因为视频证据清晰,她想赖也赖不掉;面对镜头,她挠头笑笑:“几块钱的事,闹这么大。”围观群众回得也妙:“几块钱的事,您干嘛动手呢?”一句话把大妈怼得哑口无言。有人说算了吧,老人家爱占便宜;也有人喊必须较真,今天不补,明天她就敢换和牛。最终超市选择“补差价+口头警告”,没报警,但把截图贴在员工培训室,当成“防损经典案例”,每天早会轮播一遍,效果比领导讲话显著。 大家不是差那几块钱,而是不想被当成傻子。你今天薅蔬菜,明天可能就薅到别人的信任;你以为在省钱,其实是在透支诚信。正如网友总结的:“人可以穷,手不能短;菜可以贵,心不能黑。”下次去超市,要是实在分不清西兰花和西兰苔,那就记住一个原则:别下手掰,真嫌贵,等打折;实在想吃,咬牙付款,好歹落个心安理得。毕竟,薅羊毛的成就感只是一时,守住底线才是一辈子的划算买卖。来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