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趁你病,要你命!”很多人以为日本只有在别人衰败的时候,才会发动进攻;而在别人强

“趁你病,要你命!”很多人以为日本只有在别人衰败的时候,才会发动进攻;而在别人强盛的时候,它是不敢发动进攻的!   现在提起甲午海战这段历史,总有人说“清朝太弱才挨打”,可当时的北洋水师真不算软柿子。   论舰艇总吨位、主力舰的火炮数量,在整个亚洲都是数一数二的,朝廷每年砸在海军上的银子也不算少。   反倒是日本,刚搞完明治维新没几年,国力根本没法和清朝比。   为了凑钱建海军,天皇都带头从皇室经费里抠钱,大臣们更是要捐出工资贴补海军,即便这样,海军经费还是捉襟见肘,开战前国债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   可就是这么一场看似“以弱搏强”的赌局,清朝偏偏输得一塌糊涂。   《马关条约》里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折成日元差不多有3.6亿,而当时日本全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日元。   这还没算额外榨走的3000多万两“赎辽费”,加起来足足是日本六年的财政收入。战场上缴获的那些北洋水师军舰、武器装备,更是直接成了日本扩军的本钱。   拿到这笔横财后,日本把43%的钱都砸给了海军,舰艇吨位从5万吨一下飙到25万吨;15%投给陆军,部队数量直接翻了一番。   这分明是饿疯了的赌徒,看见别人手里的馒头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抢。   甲午战争尝到的甜头,让日本彻底迷上了“打仗掠夺—掠夺发展—发展再打仗”的恶性循环。   1931年那会儿,全球经济危机把日本国内搅得一片狼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不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而资源丰富的东北,在他们眼里就是救命的稻草。   从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到1945年投降,这十四年里,日本从东北拉走的煤炭就有两亿多吨,铁矿石一亿多吨,连粮食都抢了近两亿五千万吨。   这些抢来的资源,直接养活了日本一半的工业人口。   可抢来的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尤其是全面侵华后,日本的战争机器烧起油来跟烧纸似的,很快就遇上了新麻烦。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天生资源贫瘠,90%以上的石油都得靠进口,1939年的时候,它80%的石油都来自美国。   一开始美国还在给日本卖石油赚差价,1937年光卖给日本的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就占了出口总额的一半。   但随着日本的侵略暴行越来越过分,美国才一步步加大制裁,1940年先把铝、钨这些重要物资列入禁运清单,到1941年7月干脆宣布全面禁运石油,英国和荷兰也跟着断了供应。   这一下直接掐住了日本的命根子,被逼到绝路上的日本,赌徒本性又发作了。   东南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在的印尼)有大量油田,年产石油是它本土的20倍,可想要抢这儿,就绕不开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就是美军盯着它的岗哨。   于是日本一边假意和美国谈判,一边偷偷制定偷袭计划,1941年11月裕仁天皇都批准了“谈判无果就偷袭珍珠港”的方案,另一边还在跟美国国务卿赫尔讨价还价。   12月7日那天,350架日机突然呼啸而至,把珍珠港炸成了一片火海,美军二十多艘战舰不是沉就是伤,两千四百多名士兵当场丧命。   日本真的不怕输吗?它怕,但它更怕慢慢等死。这种心态让它一次次做出短视的疯狂决定。   现在的日本,依然在为资源焦虑,依然在搞军事扩张,这些都和历史上的逻辑一脉相承。   美国当年说“对付日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什么也得不到”,这话反过来也提醒我们:   对付这种把“生存危机”当侵略借口的国家,光自己强大还不够,更要看清它的底牌,守住自己的底线。   它敢赌,我们就得有让它输得起的实力;它敢发疯,我们就得有把它打回原形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