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636年,闯王高迎祥铤而走险,率五万大军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谋“,意图突袭西安。

1636年,闯王高迎祥铤而走险,率五万大军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谋“,意图突袭西安。然而十五天艰难行军耗尽部队体力,人困马乏。刚出谷口,迎头便撞上严阵以待的明将孙传庭。 高迎祥生于1591年,陕西安塞王家湾乡高川村人,早年以贩卖马匹为业,臂力过人,弓马娴熟。明朝天启年间,他加入边境军队,在延绥镇服役,亲历军饷拖欠和将领盘剥士兵利益的乱象。崇祯元年,陕北连续干旱,土地荒芜,饥民遍地,官府仍强征赋税。王二在白水县率先组织反抗,开启明末农民起义序幕。高迎祥在家乡召集亲友和不满士兵,组成队伍,转战甘肃陕西边区。他身材高大,武艺熟练,重义气,很快被推举为闯王,成为起义军骨干。起义初期,高迎祥部队袭击官仓,分发粮食给饥民,扩大影响。队伍进入山西,加入王自用三十六营,王自用死后,他接管部分部队,继续在陕北活动。到1635年,起义军势力扩展,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开会,高迎祥与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共同商定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策略。 起义军突袭凤阳,焚烧皇陵建筑,破坏皇家墓地,震惊明廷,崇祯皇帝为此伤心。明朝调整部署,任命洪承畴为三边总督,负责西北起义军;启用卢象升主管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针对中原高迎祥部。高迎祥率军在安徽河南一带多次遭遇明军围堵。卢象升治军严明,作战凶狠,起义军称他卢阎王,他指挥天雄军几次重创高迎祥部队,导致起义军活动空间缩小,补给困难。高迎祥部队连续败仗,士兵武器锈蚀,粮食短缺。他获知洪承畴东出潼关,西北明军空虚,便决定回师陕西。子午谷作为秦岭捷径,成为进军西安路径。高迎祥过去作战常靠突袭取胜,此次情报显示西安守军薄弱,孙传庭新任,正在整顿部队。高迎祥是李自成舅舅或亲戚,早年聚众于甘肃起事,崇祯元年在安塞正式起兵。 高迎祥部队在中原转战,崇祯六年进入中原,势力与张献忠等部相当。起义军横渡黄河南下,联合周围群众,攻克多地。崇祯七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各自率部,扩大影响。斗争实践促使起义军认识到联合重要性,他们深知单支力量难敌明军。高迎祥在起义初期,思想认识和作战能力逐步提升,从幼稚转向成熟。起义农民拿起武器反抗压迫,组织形式从松散到严密。高迎祥领导下,部队攻州克县,甚至威胁开封。卢象升大军在朱仙镇追上高迎祥,一场大战后,高迎祥败退南阳。高迎祥部队在河南境内连续作战,显示出顽强抵抗力。 子午谷位于秦岭山脉,北起长安南侧,南到汉中洋县,全长约三百多里。谷道狭窄陡峭,两边高山直立,中间仅一条弯曲小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一马通行。起义军中陕西籍士兵报告,谷中虽险,但山民偶尔穿越。高迎祥部队有5万多人,大部分缺乏正规训练,也缺少山地行军经验。他未考虑季节因素,当时秦岭雨季,连续大雨使谷道泥泞,山洪滑坡频发,给行军造成麻烦。最关键,高迎祥未重视孙传庭能力。孙传庭来自山西代州,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虽文官出身,但懂军事,有策略。到任后,他未把主力置于西安城内守备,而是判断高迎祥可能选子午谷突破,将重兵藏在子午谷北口黑水峪附近,等起义军过来。1636年七月初,高迎祥集结5万主力,从河南南阳出发,秘密进入子午谷南口。 谷内行军难度超出预想,本计划7天出谷,10天后仅行一半。15天跋涉,5万军剩3万,战马大部分死在路上,粮食吃光。出谷时队伍散乱,进入黑水峪。两侧山坡明军旗帜出现,滚木礌石砸下,箭雨密集落下。孙传庭指挥明军从坡顶冲下,分段截击起义军。第一天,明军围住前段起义军,第二天点燃干草制造烟雾,第三天抵抗减弱,明军步步紧逼。高迎祥马匹中箭,他摔落马背,明军涌上捆绑押走。孙传庭军事改革效果显现,此战以逸待劳,俘获高迎祥。崇祯九年夏季,高迎祥采取子午谷策略失败,证明此谋冒险性大。高迎祥严重低估谷道难度,也高估部队耐力。起义军大多无山地经验,雨季加剧困难。 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汉中,遂意图自子午谷入西安。孙传庭料定,在黑水峪设伏。激战四天,高迎祥溃败被俘。孙传庭和洪承畴率军堵截,高迎祥大军在各路官军围剿下疲惫。埋伏取得奇效,高迎祥被俘标志起义军早期领导者落幕。黑水峪位于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附近,地形利于伏击。孙传庭选择高迎祥作为对手,求一举取胜。战斗中,明军分段围歼起义军,造成重大打击。高迎祥冲破重围后回关中,但孙传庭诱其至黑水峪作战,结果起义军大败。高迎祥被俘后,起义军余部由李自成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