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天下黄姓出潢川!AI牵线,千里骑行 66岁华裔跨国寻根全程高能 | 寻镇中原·隆古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瞧

谁能不为这样的血脉羁绊动容?在豫南潢川,隆古乡黄国故城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特殊的“归家人”:66岁的黄应图从马来西亚出发,历经多方搜索求证、千里骑行,终于在故城寻到了家族的源头;印尼、菲律宾、韩国的海外游子带着祖辈的嘱托,在“万派朝宗”牌坊下驻足,在祭祀堂前叩拜先祖;全国各地的宗亲更有捧着族谱而来,与工作人员一同追溯家族迁徙历程。

(黄国故城俯瞰图黄国故城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两千多年前,存世1400余年的黄国灭亡,可因国得姓的黄氏子孙却带着先祖印记走向世界。如今,他们跨越山海回到潢川,用一场场团聚证明:无论走多远,祖根之地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初冬时节,大河报・豫视频寻镇中原探访团就带您走进隆古乡,读懂中华黄姓家族的“千年浪漫”!

跨越26代的血脉奔赴!马来西亚华裔万里寻根,终抵黄姓祖地

细雨如织,为豫南潢川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潢川,历史悠久,英雄辈出。春申君黄歇、开漳圣王陈元光,皆是这里的骄傲。而“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赞誉,更是对这片土地人文荟萃的生动写照。

驱车从县城出发,向西北行驶约6公里的隆古乡,一座古老城墙渐入眼帘,它所守护的便是黄国故城,一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城。

黄国故城遗址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严格遵循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据专家测算,若按当时的做工条件,每日需出工1万人,连续劳作4年方能竣工,足见当年工程之浩大。

踏上故城大道,只见根根石柱赫然矗立于道路两侧。行至大道尽头,一座造型精美的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源自夏商周历秦汉唐宋元明清冠裳统绪”,下联“迁由豫鄂皖传闽浙赣湘川粤桂俎豆馨香”,横批“万派朝宗”。字字珠玑,道尽了黄国的源远流长与黄姓的播迁历程。

“这副对联,写尽了古黄国的历史和黄姓的源流。”潢川县侨联工作人员苏兰撑着伞,站在牌坊下,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自豪,“近年来,不断有海外宗亲跨越万里而来,就是为了追寻这份血脉的根。”

潢川县黄国故城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黄明,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寻根故事。

“今年8月下旬,66岁的马来西亚华裔黄应图与妻子易彩凤,历经万里归途,终于抵达了黄姓的发源地,完成了跨越26代的寻根之旅。”黄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这场寻根之旅,始于黄应图先生偶然的一次搜索。2016年,身在海外的他得知家乡广东江门杜阮的黄氏源自湖北江夏,直到今年,他用DeepSeek搜索,才发现中华黄姓的祖根在河南潢川。”

大量古籍和考古发现证明,“黄氏嬴姓,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黄姓源于黄国,根在潢川。

(黄应图和妻子易女士在潢川被热情接待黄国故城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于是,黄应图和妻子专程从马来西亚出发,先抵达广东江门,再以骑行的方式,一路奔赴中华黄姓的发源地河南潢川。

“这里是黄姓最初的根,寻到这里就是寻到根了!”参观完黄国故城的黄应图激动地说。

酷暑之下,黄应图和妻子穿梭在潢川的大街小巷,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根亲文化,有时在故城会待到景区关门才离去。黄老先生表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到亲切,仿佛回到了真正的家。

从印尼到韩国,从粤东到豫南!1400年黄国虽灭,血脉从未断

这样的感动,在金秋的黄国故城里不断上演。9月以来,广东省普宁市江夏文化研究会、广东江门杜阮宗亲团等海内外黄氏宗亲代表团纷至沓来,共同祭拜先祖,共叙血脉亲情。

“天下黄姓,根在潢川,这句话在海外宗亲圈里已深入人心。”黄明介绍,仅9月下旬就有超过200位宗亲前来黄国故城寻根,其中不乏来自印尼、菲律宾、韩国的海外游子。

祭祀堂外,只见6根镂空龙柱在雨中静静矗立。步入静谧的堂内,在供案的最上方,供奉着黄姓得姓始祖陆终夫妇的塑像。

“陆终受封建立黄国,后来臣民以国为姓,这是我们所有黄氏子孙共同的起源。”黄明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当海内外宗亲们到来时,这里的工作人员会带领大家焚香祭拜,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血脉联系。

记者注意到,这里还供奉着黄尹、黄歇、黄霸、黄香四位名相的塑像。商朝四朝宰相黄尹备受商人崇拜,战国四君子之一的黄歇疏浚黄浦江、让上海简称“申”,西汉丞相黄霸为官廉正,东汉黄香以孝闻名天下,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在这里,黄姓文化研究成果和宗亲联谊照片整齐排列,一块古树化石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07年宗亲黄如论捐赠的,寓意潢川作为黄姓祖根地,在子孙心中坚如磐石。”讲解员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堂内牌匾上列出的历代黄姓名人名录,见证着这个姓氏的辉煌与传承。

“黄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氏,四处流散迁徙,形成了如今‘万派朝宗’的局面。”黄明向记者讲述着黄姓的迁徙史,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公元前648年,楚国借口黄人不供楚职,出兵吞并了这个历经夏商周三代、存世1400余年的国家。“黄国的灭亡是齐楚争霸的牺牲品,但黄姓的血脉却在迁徙中愈发壮大。”从豫鄂皖到闽浙赣,从湘川粤桂到海外诸国,黄氏子孙带着先祖的印记,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却始终牵挂着这片祖根之地。

跨越山海只为团圆!敞开大门,欢迎黄氏家人常回家看看

在寻根途中,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宗亲间的温情。据悉,黄应图夫妇初到潢川时,因不熟悉路况迷路,误打误撞到了黄国宾馆,又辗转联系到文旅部门。

“此次寻根之旅,我们的使命是弥合数个世纪的隔阂。我,来自江门杜远的黄氏第二十六代子孙,渴望将自己与那最初的源头相连——与那些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在古黄国灭亡后最早以‘黄’为姓的先祖们相连……”黄应图在记录这段寻根之旅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在故城的日子里,工作人员不仅陪同讲解,为他梳理家族迁徙脉络,更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万里之外“家人”的温暖。

祖根地的温情,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每位寻根者的心田。记者从潢川县侨联获悉,近年来,潢川县持续以黄国文化为纽带,架起与海外侨胞的“连心桥”,系列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2024年,黄国文化(第九届江夏文化)交流大会在潢川成功举办,为海内外宗亲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期,潢川县黄氏文化研究会还承办了世界黄氏宗亲总会来潢寻根参访活动,接待了印尼、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黄氏宗亲万余人寻根谒祖。同时,组团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世黄大会,专程走访马来西亚及国内多省市宗亲,深化了多方联结。

(海内外黄氏宗亲在黄国纪念堂前合影黄国故城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文化交流的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截至10月,潢川县已累计接待各地宗亲及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共接待来自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及印尼等海内外的宗亲团组50余批次,宗亲来访总量达1.5万人次。

千年血脉,在新时代继续传承流淌。

“潢川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所有在外的家人常回家看看!”黄明的声音中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里不仅是黄氏子孙的精神原乡,更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文化纽带。

走在步道上,脚下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些跨越山海的寻根之旅,那些宗亲间的温情瞬间,都成为了这座故城最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