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德国财长拜尔说了两句狠话,第一句是“我们不要中国垃圾!”第二句是:“德国决不当傻

德国财长拜尔说了两句狠话,第一句是“我们不要中国垃圾!”第二句是:“德国决不当傻子!”前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前说的,后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后说的。 德国财长拜尔这两嗓子狠话,从头到尾就是场给自己加戏的精分大戏,每一句都透着既想要又怕失去、还得看别人脸色的纠结。先说说那句访华前的“我们不要中国垃圾”,听着够硬气,可扒开来看全是算计。这话是他11月13日在欧盟财长会议上说的,当时正讨论取消150欧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而九成这类包裹都来自中国,说白了就是冲着Temu、Shein这些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来的。 欧盟打着“保护本土企业”的旗号要加税,拜尔不过是把这种保护主义情绪用糙话喊了出来,对内能稳住那些被低价中国商品挤得难受的本土小商家,对外还能给自己攒点“硬骨头”的人设,为几天后的访华攒点谈判筹码——毕竟先把姿态摆高,谈条件时才好要价。 可这“垃圾”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德国海关的账本早就把真相抖搂得明明白白。2025年1到9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重新取代美国,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859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就有1245亿欧元,同比还涨了8.5%。 这些进口里既有电气设备、机械这些工业必需品,也有服装这类民生商品,要是真全是“垃圾”,德国怎么会买得越来越多?说白了,拜尔骂的不是商品本身,是中国商品太有竞争力,抢了本土市场的生意,他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嘴上骂着垃圾,账本里记着收益。 再看访华后那句“德国决不当傻子”,听起来像是谈判没占到便宜的气话,实则是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套路。他这趟访华带的代表团全是银行和保险界的人,明摆着是奔着经贸合作来的,核心议题离不开投资、贸易结算这些实打实的利益纠葛。会谈时他一边要求中国保证稀土稳定供应,一边又喊着要供应链多元化;一边抱怨所谓的“产能过剩”,一边又不敢真的切断合作——毕竟德国汽车、化工这些支柱产业,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和原材料了。 这种矛盾在汽车行业里最明显,2024年欧盟进口的纯电动车里,超过半数都来自中国,价值83.6亿欧元,就算欧盟加征了最高35.3%的关税,小鹏在欧洲还是卖了1万辆,比亚迪销量甚至涨了127%。德国车企自己也慌,大众近40%的销量靠中国市场撑着,要是真跟中国掰了,自家工厂就得停工一半,拜尔心里门儿清,所谓“不当傻子”,不过是怕德国在合作里占不到主导权,又怕被中国的发展速度甩在后面。 这种精分背后,藏着德国既想啃中国市场肥肉,又怕被中国赶超的真实心态。德国从中国赚着真金白银,2025年前三季度光进口就省了不少成本,可眼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5G这些领域追了上来,就开始坐不住了。在通信领域,德国近六成电信设备都来自华为、中兴,这些设备性价比高,性能还稳定,德国运营商打心底里不想换。 可架不住美国和欧盟施压,说什么“安全风险”,德国政府只能硬着头皮计划换设备,还得掏出165亿元人民币给运营商补贴,这笔钱最终还得纳税人买单。更讽刺的是,就算花了钱,换成爱立信、诺基亚的设备,成本要涨一大截,5G建设进度还得拖慢,这哪是“不当傻子”,分明是主动往坑里跳。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绕不开美国的指挥棒。美国早就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一边自己加征关税,一边逼着欧洲盟友跟自己站队。在5G问题上,美国以“间谍风险”为由禁了华为,还逼着德国也这么干,甚至联合欧盟给德国施压,说它“去华为化”进展太慢。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也在撺掇欧盟加税,本质上就是不想让中国制造业起来。德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跟着美国走,就得牺牲跟中国的经贸利益;不跟着走,又怕得罪这个北约盟友,丢了安全保障。默茨政府喊着“战略独立”,一边给国防和能源产业砸补贴,一边又在对华政策上摇摆不定,说白了就是没底气真的独立,只能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 拜尔的两句话,其实是德国这种矛盾心态的集中爆发。访华前放狠话,是演给国内选民和美国看的,既显摆出保护本土产业的姿态,又给美国递了投名状;访华后喊着“不当傻子”,是谈完利益后的体面说法,既想掩盖自己离不开中国市场的事实,又想给自己争取更多谈判空间。 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已经是德国最重要的供应国,远超荷兰、美国,德国企业早就跟中国供应链绑在了一起。大众离不开中国的汽车市场,巴斯夫离不开中国的化工原料,就连德国的银行保险业,也盼着在华拓展业务。 这种既想占便宜又想摆架子,既怕依赖又不敢切割的状态,才是真的糊涂。拜尔要是真不想当傻子,就该明白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不是零和博弈。 中国需要德国的高端制造技术,德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与其喊着“不要垃圾”“不当傻子”的空话,不如好好坐下来谈合作。可现在这出精分大戏,只会让德国既丢了里子,又没了面子——毕竟市场不会为政治口号买单,真要是把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得罪了,最后吃亏的还是德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