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千万不要小看山东面条厂造飞机这件事,看似荒诞可笑,实则暴露了当下低空领域的隐秘乱

千万不要小看山东面条厂造飞机这件事,看似荒诞可笑,实则暴露了当下低空领域的隐秘乱象,这样的“跨界操作”背后藏着无法忽视的安全隐患。 央视财经的《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山东邹平市魏桥镇的一起奇葩事件。记者根据群众反映,以订货为由找到一家面条厂,进门先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面条包装箱,而另一侧的角落,三架正在组装的旋翼机赫然在目,机身沾满污渍,不少螺丝已经生锈。 面条厂老板老周直言不讳,之所以能跨界造飞机,是因为生产面条的机床和制造飞机的机床可以通用,他拉了几个熟人组建工作室,一边卖面条一边接飞机定制订单,生意做得“两头旺”。 当记者质疑飞机质量时,老周说做好后会试飞调试,但拒绝了现场观摩的要求,只提供了过往的试飞视频。视频里所谓的“机场”,其实是农田里开辟的土路,而负责试飞的老周,连基本的飞行执照都没有。 这起事件曝光后,邹平市委、市政府当晚就成立了由发改、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连夜赴现场核查,并于11月24日发布通报,明确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在全市开展排查整改。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行业乱象浮出水面。老周的作坊并非个例,四川眉山的卖家永哥,在自家院子里随意堆放着自制飞机和配件,桨叶布满灰尘,已经存放了四年。他透露自己一次性做了20架半成品,接单后组装,至今已卖出18架,除了外购发动机,其余配件全是自制。 更令人震惊的是,永哥使用的发动机竟是二手产品,部分零部件已经生锈,但他坚称不影响安全。为了躲避监管,他和买家签订的是“配件套材”合同,实则提供整机,这种阴阳合同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秘密。 云南一家名为远威的飞机制造公司,看似车间规整、设备齐全,实则同样违规。负责人陈总介绍,他们热销的单人直升机售价16.8万元,使用的却是汽车发动机,既没有型号合格证,也没有生产许可,所谓的“DIY销售”只是躲避监管的幌子。 这些“三无”旋翼机的售价从8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买家既有个人爱好者,也有用于观光研学的公司。而就在2025年9月,四川一名男子驾驶类似的“三无”飞机直播时不幸坠亡,上千名观众目睹了惨剧,但这并未警醒行业内的从业者。 反观合法的民用旋翼机领域,差距一目了然。2025年6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AES100涡轴发动机获颁生产许可证,这款发动机严格遵循国际适航标准,能在结冰、暴雨等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已被用于多款合规直升机。 同年10月30日,哈尔滨联合飞机科技的T1400无人旋翼机首航成功,最大起飞重量1400公斤,有效载荷650公斤,未量产就签下1300架订单,顺丰、北大荒集团等纷纷下单,用于物流运输和农业植保。 国际上,空客AS365“海豚”直升机历经四十年,生产超千架,每一款型号都经过严格认证;美国贝尔公司的民用直升机,从研发到取证需经过多年测试,仅贝尔407系列就交付超过330架,安全记录良好。 事件发酵后,网友分成了鲜明的两派。一部分人认为,草根敢于尝试创新值得鼓励,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更多网友表示,飞机涉及公共安全,没有资质、没有认证的“手搓产品”就是拿人命开玩笑,必须严厉打击。 律师明确指出,未经许可制造、销售民用航空器,已经违反了民用航空法,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卖家和买家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跨界创新”,而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监管滞后与行业乱象的集中爆发。我国低空经济近年来持续升温,但对应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些违规生产者看似利用了“工业配套齐全”的便利,实则是在钻法律和监管的空子,他们牺牲的是最基本的安全底线。民间对飞行的热爱和创新精神值得尊重,但任何探索都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更不能以公共安全为代价。 未来,随着联合调查组的深入调查,涉事企业和个人必将受到严惩。而从长远来看,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器的生产、销售、飞行全链条监管,明确民间创新的合法路径,既不能让违规者逍遥法外,也不能扼杀真正的科技创新。 只有划定清晰的边界,才能让低空经济在安全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既满足公众的飞行需求,也守住公共安全的底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

元氏天遵
元氏天遵 2
2025-11-25 07:35
百花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