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0年,一八路军干部当了逃兵,彭老总想直接毙了他,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

1940年,一八路军干部当了逃兵,彭老总想直接毙了他,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铁血司令。   杨上堃来自江西兴国江背镇的华坪村,1930年,十七八岁的他跟着革命队伍走了,第二年就穿上了红军军装,入了党。   从通信员干到班长、排长,再到连长,全凭战场上的真本事,1935年长征到了乌江南岸,江界口的浪头拍得小木船直晃,总部下了死命令要强渡。   当时他是红4团2连长,攥着枪主动找团长请战,带着16个弟兄跳上木船就往对岸冲。   风浪里船好几次要翻,他死死按住船桨指挥,硬是抢在敌人火力间隙靠了岸。   登了岸也不歇,带着2连就追,把敌人三个团赶得丢盔弃甲,当天下午就占了猪场。   这一仗打得漂亮,中央军委专门署名嘉奖,他的名字在红军里传开了。   抗战打起来,他成了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一营营长。   平型关大战时,他带着队伍插到灵丘和涞源之间,拼着刺刀把敌人交通线掐断,硬是没让增援的敌人靠近主战场。   后来跟着部队在晋察冀建根据地,队伍扩编得快,他也升了职。   可1939年调他去当一支队参谋长,他心里有了点怨言,觉得是降了职,心里的火气没处撒。   次年2月,被侦察科长袁彪一撺掇,脑子一热就带着3个人,跟袁彪的20多人一起扛着枪走了,想着去河北徐水闯出名堂再回来。   这事很快捅到了延安,朱老总和彭老总拿着报告就找毛主席去了。   彭老总一进办公室就拍了桌子,嗓门提得老高:“这种携械出走的得枪毙,才能镇住军纪。”   办公室里空气都僵住了,毛主席翻着报告没急着说话。   他想起乌江边上那个敢拼命的连长,知道这汉子不是真要叛逃,就是一时钻了牛角尖。   等彭德怀气稍平,毛主席才开口:“这不是叛逃,是内部矛盾闹的冲动行事,杀了太可惜。”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了调:撤职,开除党籍,给条活路让他改过。   那时候杨上堃也醒过神了,出走才7天就主动回部队认错,之后被送到抗大去学习,整风的时候他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还说:“一定要把欠党的补回来。”   抗战胜利后,他跟着杨尚奎到了吉林敦化,当起了县工委委员兼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那地方的国民党勾结土匪,好几个保安大队都叛了,县城眼看要丢,他偷偷找苏军商量,连夜把队伍藏进城里。   第二天苏军以剿匪名义缴了机场叛军的枪,他带着教导队冲进城,把国民党县长刘化一活捉了,硬是把政权抢了回来。   1946年3月调去桦甸当保安团长,那地方土匪比苍蝇还多,老百姓没法过日子。   他选择重兵围剿加劝降,先集中兵力把横道河子的土匪围住,不到两小时就解决了。   接着分兵两路,一早同时打夹皮沟和小红石砬子,三百多土匪全灭了,缴了三百八十支步枪、八挺轻机枪。   没几个月,桦甸的土匪就被他清干净了。   后来围困长春,他带着队伍在东南郊守着,敌人派两个团来骚扰,全被他打回去了。   他跟战士们同吃同住,夜里一起挖交通沟,还安置从城里逃出来的难民,慢慢把敌人的士气磨没了,直到长春解放。   建国后他回了江西,在赣州待了十五年,从副司令员做到司令员,天天扑在部队建设上,那股打仗的劲头一点没减。   1965年升了江西省军区参谋长,可到了第二年,他受了不少罪,却从没松过口放弃信仰。   1970年恢复工作,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当副司令员,为了种树,翻山越岭跑遍了林区。   1975年又调回江西军区当副司令员,1982年按正军职离休,1984年在南昌走完了这辈子,享年71岁。   杨上堃这一辈子,最该感谢的是组织给的改过机会,更该佩服的是他自己能把机会接住。   毛主席这种容错不是没原则,是对着有战功、本质不坏的同志,给条回头路。   而杨上堃也没辜负这份信任,从抗大的深刻反省到剿匪的出生入死,他用实打实的战功把“逃兵”的标签撕得干干净净。   革命队伍里从来不是只有完美的英雄,也有像他这样,犯过错、摔过跤,却能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的普通人。   他们的功过,老百姓看得明白,一时的糊涂掩不住一辈子的战功,骨子里的忠诚才是最硬的底色。   英雄从不是天生完美,而是在知错就改里涅槃,在坚守初心中文武双全。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种给人回头路的容错智慧,在今天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琢磨的地方? (信源:杨上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