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出师表》手稿真迹,书法、文章“双绝”,与王羲之伯仲之间! 书法史上能与“书圣”王羲之并驾齐驱的高手极少,数来数去也就钟繇、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寥寥几人而已。有一位书家,与王羲之并称“龙象”,继承魏晋笔法又能突破,他的字影响了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唐伯虎、王铎诸家,此人就是李邕。 董其昌点评李邕:“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意思是王羲之的字灵巧潇洒,有龙一般的姿态万千,而李邕的字雄健开阔,犹如象那样雄健稳实。后人进一步总结:“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可见李邕与王羲之水平在伯仲之间。 李邕传世书法不多,《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均为碑刻,而在台北故宫,珍藏着他仅存于世的一件手稿真迹《出师表残稿》,此作是他练笔时所写,用笔极为自然洒脱,细节一览无余、纤毫毕现,比学习碑拓更真实可信。 此作为纸本册页,共11折、22页,每页纵约34.6厘米、横约20.9厘米,总长度超过4.5米,以行书写就,恢弘大气的书法搭配上诸葛武侯的文章,堪称“双绝”。此作内容并不完整,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一句为止。 李邕的起笔多采用切笔直入,锋芒锐利,形成果断的方头。在转折处,他少使用圆转,而是大胆地方笔硬折,如同屈铁,棱角分明,充满了力量感。这种笔法使其书风在秀美之外,更添雄强刚健之气,极其适合刻碑并能历经风雨而神采不损。 在方折的骨架下,行笔过程中的力度变化依然清晰,细画轻盈如叶,粗画稳重如磐,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笔画整体如“金刚杵”,圆劲而饱含弹性,既有北碑的骨力,又不失南帖的韵味。 结字欹侧造势,右肩高耸,左放右收,形成左低右高之势。字形多呈左放右收之态,左侧笔画舒展,右侧笔画紧凑,这种不平衡感产生了视觉张力。 每个字看似重心不稳,摇摇欲坠,但他总能通过下一笔的支撑或下一个字的呼应,在全局上取得绝妙的平衡。墨色沉郁厚重,神采奕奕。 整体气息沉着而不滞涩,痛快而不浮滑。字与字之间虽较少连绵,但通过体势的俯仰向背、字形呼应,形成了笔断意连、气势贯通的强烈整体感。 李邕此作是解决结字平铺直叙、呆板无趣的“良药”。锤炼笔力,治疗用笔绵软、油滑,能让你的线条“立”得住。不仅在追随王羲之的风韵,更在学习如何将这种风韵与时代的雄浑气象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雄强格局。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李北海行书出师表 台博藏本高清宣纸微喷复刻装饰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