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赶在特朗普访问前,李在明送上大礼,中国不买的东西,韩国想接盘 特朗普的亚洲行程

赶在特朗普访问前,李在明送上大礼,中国不买的东西,韩国想接盘 特朗普的亚洲行程已经开始,用不了多久将会到访韩国,这让首尔方面压力不小,就在此时,韩国内发生了件不大不小的民生风波,全国上百家豆腐作坊因缺少大豆面临停产危机。 李在明灵机一动,对外公开韩国将进口美国大豆,这事情真的就这么巧吗? 这些年韩国一直都被食品供应问题困扰,先是大米紧缺,后来又曝出炸鸡价格高昂,现在倒好,可能连豆腐也要吃不上了。 据韩媒报道,“大豆荒”正在全国蔓延,以豆腐为地方特产的江原道情况最严重。 当地四十多家豆腐厂负责人表示,仓库里大豆库存基本见底,如果再不解决原料问题,就只能停产关门。 韩国饮食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很重,豆腐这是韩国人日常饮食的重要成部分,可以说是跟泡菜一样的国民级食材,如果连豆腐供应都出了问题,已经足以引发民众对粮食安全的普遍焦虑。 其实韩国出现豆腐危机完全是自己作的,韩国国土面积狭小且国内多丘陵山脉,农业生产条件有限,很多农产品都需要依赖进口,大豆就是其中的典型。 韩国豆腐加工业使用的大豆80%以上来自海外,毕竟从海外进口大豆的价格要比在国内种植低的多,虽然可能会受贸易政策的影响,但国内加工厂也都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可问题是韩国政府这几年一直在推行农业结构改革,李在明上台以后也延续相关政策,想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关键农产品的自给率,大豆就是重点扶持对象。 为了增强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政府确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时也收紧了大豆的进口规模。 这个政策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提升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能扶持本国农业,典型的一箭双雕,可问题是市场规律摆在这,就算韩国政府拼尽全力支持,国内大豆种植规模也根本上不去,最终导致国产大豆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成本是进口大豆的三倍还多。 豆腐厂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如果全部改用国产大豆,那就基本上全得关门大吉。 这就形成了两难局面,为了推行农业国产化,政府收紧进口渠道,但国内产业链又消费不起国产大豆,只能眼睁睁看着进口原料一天天耗尽。 行业机构估算,到今年年底,全韩国进口大豆缺口可能会达一亿吨,就在韩国为大豆短缺焦头烂额时,美国豆农们也同样在发愁,只不过他们的烦恼是豆子太多,根本就卖不出去! 对美国豆农来说,中国一直是他们的最大买家,可自从贸易战开打之后,我国开始拓宽大豆进口渠道,到今年我们的多样化进口渠道已经全面完成,现在中国进口商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从美国进口一颗大豆了。 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已经跌至近年来最低,大量豆子积压在仓库,农场主损失惨重,特朗普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 这时候李在明向特朗普释放出的强烈的求购信号,对特朗普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李在明来说,花钱买大豆可以解决国内豆腐厂的原料危机,能有效安抚民心,缓解国内政治压力。 而且这个时间点选的特别好,如果能在特朗普到访前敲定这笔采购,那就等于给特朗普送上了一份十分厚重的见面礼,还有可能会让特朗普对韩国的贸易政策手下留情,就算特朗普是利己主义者,那至少也会在谈判时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对特朗普来说李在明的这记马屁拍的十分到位,不仅可以帮他直接纾解国内豆农困境,稳固农业州票仓。 他还能借此向外界展示美国农产品不愁卖,就算中国从此以后停止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大豆也依然可以靠盟友接盘生存下去。 通过大额采购来巩固与美国的关系是日韩的常见操作,除了李在明之外,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这几天也提前准备了对美国的一揽子采购计划,计划中同样也有大豆选项。 可问题是靠这样的手段真的能打动特朗普这个老油条吗?从短期内看,李在明确实可以通过如此做派博取特朗普欢心,如果操作得当,让特朗普放他一马也不是没可能。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直接的风险就是韩国经济自主性会因此受到进一步侵蚀。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命脉,美西方国家一向善于利用粮食问题搞地缘政治,之前我们的大豆产业就是被西方的四大粮商联合起来搞垮的,如果韩国一味的将本国粮食安全系于美国一国之手,这本身就是风险非常高的事情。 韩国这次主动将大豆进口渠道从多元化转向依赖美国,等于将本国食品工业的命脉交到美国人手中。 豆腐危机其实并不严重,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进行解决,可如果韩国把这次危机当成对美国的政治献金,那未来一定会越来越被动。 这就是李在明执政的最大失误,他上台以来一直想在中美之间走出一条“实用主义”的平衡路线,既希望能维持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又妄想能与我国深化经贸合作。 但现在中美之间的对抗已经愈演愈烈,这种“骑墙”战术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我才说李在明是在饮鸩止渴,大豆交易或许能解韩国一时之困,但从长远看,大豆交易一定会成为进一步束缚韩国战略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