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德国突然宣布了。 据多家德媒报道,联邦议院表决通过新的网络

快讯!快讯! 德国突然宣布了。 据多家德媒报道,联邦议院表决通过新的网络安全规则,要求到2026年底从核心网移除华为、中兴设备,2029年底前在无线侧与传输侧也完成替换,并有政界表态称6G不使用来自中国的组件。 时间表被写死在台面上:先核心,再无线,再外围。这种全链条替换,意味着设备、工程、维护都要重来一遍,周期长、环节多,任何一步拖慢,整体就顺延。 账面压力同样摆在那。德媒测算,仅现网华为设备价值就超25亿欧元,折合约200亿人民币,还不含迁改、优化与停机损失。英国在2020年做过类似决定,监管机构当时评估延迟两到三年、额外投入数十亿英镑,德国很难例外。 对比国内的建设速度,落差更直观。工信部公开信息显示,中国5G基站已超过300万站,规模网多年运行稳定,设备迭代和维护节奏早已成熟。德国现在要在存量网里“边跑边换”,节奏难免被牵着走,用户侧体验波动也更难避免。 看瑞典的路径能当镜鉴。当地在2020年禁止中方供应商后,经历了漫长的法律争议,最终维持原裁定,但运营商在更换与优化上的推进明显慢于最初计划,进度表一改再改。 6G这块,提前划红线更显激进。行业普遍把商用时间看在2030年前后,当前还处在需求与技术路线讨论阶段。此时预设“排除项”,等于把技术与成本选项先砍一半,后续一旦路线有变,调整空间会更窄。 安全这道题确实要答,但更有效的做法是统一测试、独立评估、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和按件清单化处置,把问题具体到零部件和软件版本,而不是按厂商国籍一刀切。 放到全球看,任何厂家的设备都出现过漏洞通报,常态化修补与审计才是降低风险的长期手段。把合规与检测流程做细做实,比换牌子更能稳住底线。 运营商层面压力也不小。德国三大运营商的现网里都用过中国产品,更换意味着重做规划、重配参数、重训队伍,这些都要时间与资金,且短期很难产生可见的用户收益。 更现实的问题是机会成本。资金、人手被抽走做替换,原本计划中的光纤入户、农村覆盖和城市深度覆盖会被挤占,进而影响企业上云、工厂联网等一整串应用落地。 把路铺好、把网稳住,才是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抓手。用可验证的方法管设备、用透明的标准挑零部件,既能把安全抓牢,也能把成本控住。 通信不是口号工程,靠的是持续建设与稳定运维。把选择权交给可量化的测试结果和公开的准入规则,让技术回归技术,这才是对用户和行业都负责任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