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发现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

我发现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业又苦,赚钱又少,那么想强留着工业,究竟有多难呢? 卡内基的钢铁帝国是美国工业化的标志,但也暴露了工业的苦。发达国家步入富裕阶段,工业就开始走下坡。拿美国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纺织机械厂全搬东南亚,本土只剩设计销售。匹兹堡那些钢铁厂,利润率掉到6%以下,资本家觉得不划算,转投金融互联网。劳动力成本高,越南工人工资才美国的六分之一,谁还愿意留?德国也类似,制造业本是支柱,但能源危机一闹,化工企业天然气不够,工厂直接关门。汽车业利润率14%,电动转型还得烧钱,中小企业算算账,就把生产线移东欧或中国。本土成本高,政府补贴跟不上。 工业这行,天生带苦命。国家统计显示,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率才5.39%,比前年还低。钢铁非金属行业从赚变亏,开厂砸几十亿,一年赚的不如租房稳。金融动鼠标就翻倍,资本自然往热处钻。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不是一时兴起,是经济结构调整结果。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但就业占比降到8.4%。再想拉回来,难上加难。奥巴马到拜登,三版再工业化,芯片法案砸数百亿,结果建厂缺材料缺技工,进度拖拖拉拉。德国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暴涨,制造业PMI掉到荣枯线以下,2023年低到38.3。 产业链这东西,讲究抱团。主机厂一走,零件模具厂跟着倒。美国早年把汽车零部件迁墨西哥,后来想回流,发现本土连精密轴承厂都没了,只能进口。中国疫情时稳供货,就是因为链条全在本土。发达国家丢了根基,高端工业也悬。芯片制造外迁台湾韩国,美国现在只搞设计,花多少钱都追不上。德国汽车利润不如卖会员,资本不爱。补贴工业是无底洞,农业一块钱撬五十块,工业贴多久财政扛不住。特斯拉拿美国补贴,还部分迁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五倍,基础设施好。 强留工业,得跟资本短视斗,跟低成本诱惑斗。发达国家捡芝麻丢西瓜,工业是压舱石,没它金融品牌全虚。中国咬牙坚持研发建链,才站稳。那些丢工业的国家,现在缺技术缺工人,坎儿一大堆。没有躺赚的工业,也没有丢工业还强的国家。这难题,几乎无解。 匹兹堡衰落后,旧厂区废弃,失业率高。政府从2010年代推再工业化,奥巴马补贴项目,拜登芯片厂动工,但技工短缺,培训班临时开。制造业回流少,城市转服务经济,旧厂改科技园。卡内基晚年回苏格兰城堡,1919年死,捐建图书馆大学,但匹兹堡工业根基散了。城市转型高科技医疗,人口从52万降到30万,就业从钢铁转软件开发。工业衰落代价大,出口降,生活水平掉。卡内基遗产影响大,但决策也埋隐患。政府立法吸引投资,企业拖延,工地闲置。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遇技术工人链缺失,困境延续。匹兹堡融合科技,服务招聘多,但制造业岗位少。工业衰落,河流污染清,岸边公园建,但就业空缺填不上。卡内基慈善扩展,基金会分钱给机构,但无法逆转流失。全球竞争烈,进口钢材堆码头,本土企业成本压。匹兹堡经济恢复,失业数据降,但根基弱。卡内基结局标志转折,他的城堡空,影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