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纽约市长,这是伦敦市长!穆兄会算是把西方选举制度彻底玩明白了!一个三十多岁来自乌干达的印度裔,入籍也没有多久。居然在外籍人口托举下,就成功当选了! 纽约刚当选的这位祖赫兰・马姆达尼市长,老家是乌干达的印度裔,小时候跟着家人移民到纽约,入籍年头不算长,却能一路打败对手当上市长,核心就是穆兄会把外籍人口的力量彻底盘活了。 西方选举说到底就是拼选票,哪儿人多、哪儿的票集中,谁就能拿优势。穆兄会早就看透了这点,这些年一直在欧美移民社区里扎根基。 就说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也是穆斯林,父母是巴基斯坦移民,当年竞选的时候,对手骂他是“极端圣战分子”,还拿恐袭照片抹黑他,可最后还是赢了13个百分点。 这背后就是穆兄会在移民社区里的动员能力,伦敦15%的居民都信伊斯兰教,这些人里大多是移民或移民后代,穆兄会早早就在清真寺、社区中心里搞活动,帮新来的移民找工作、办手续、解决住房问题,时间长了,这些移民自然愿意听他们的招呼。 纽约的情况更典型,马姆达尼本身就是移民后代,穆兄会顺势把他推出来当候选人,选情一下就不一样了。纽约有数十万的穆斯林居民,还有大量印度裔、非洲裔移民,这些人平时最愁的就是房租涨得快、孩子上不起托儿所、坐公交要花钱。 穆兄会就帮马姆达尼定了竞选调子,专门说这些实在事,承诺当选后给免费保育、冻结租金四年、公交免费,一下就戳中了移民的心。 而且穆兄会还组织了不少志愿者,挨家挨户帮不会填选票的老人弄手续,甚至开车送行动不便的移民去投票站,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恰恰把分散的移民选票拧成了一股绳。 西方选举还有个特点,只要选票够多,就算是边缘群体也能左右结果。英国之前的调查就显示,光移民选民就有近400万,伦敦两个选区里移民选民都超过半数了,20多个关键选区的结果全靠移民的票决定。 穆兄会就盯着这些“票仓”下功夫,他们知道移民最在意的是有人替自己说话,所以推出来的候选人都带着移民身份,就比如马姆达尼的乌干达印度裔背景、萨迪克・汗的巴基斯坦移民后代身份,让移民看着就觉得“这是自己人”,投票的时候更愿意支持。 更厉害的是,穆兄会还会帮候选人应对对手的攻击。萨迪克・汗当年被骂“反犹”,马姆达尼也被批评“不顾犹太人口利益”,穆兄会就发动社区里的宗教领袖、老人出来说话,说这些候选人只是替穷人发声,不是搞极端,还组织移民上街举牌子支持,一下就把负面声音压下去了。 他们太清楚,西方选举里选民恨的是空洞的指责,更认实在的好处,只要候选人的承诺能落地,就算被抹黑也影响不了大局。 其实穆兄会早就有选举经验,之前在埃及,他们就推着穆尔西当上了总统,虽然后来出了变故,但这套“扎根基层、抓关键群体、盯实际需求”的办法早就练熟了。 到了西方,他们把这套办法改了改,不搞宗教那套硬的,转而帮移民解决民生问题,顺着西方选举的规则来,反而更管用。 毕竟西方政客大多盯着中产和富人,没人真在乎移民的死活,穆兄会趁机补了这个空,自然能把移民的力量变成选举的筹码。 就像马姆达尼,论资历、论背景都不算顶尖,可架不住穆兄会把移民选票组织得好,硬是在竞选中打败了前州长这样的老牌政客。萨迪克・汗更不用说,连任好几届伦敦市长,靠的还是移民群体的持续支持。 这根本不是运气,是穆兄会把西方选举“谁能拉来票谁就赢”的情况摸透了,他们知道外籍人口就是最容易被动员的票仓,只要把这些人的需求当回事,再推个“自己人”出来,就能在选举里说了算。 现在西方本土人还在争论移民好不好,穆兄会已经靠着移民的票,把自己支持的人送进了市长办公室,这波操作确实把西方选举玩明白了。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