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用23年的时间给世界上了一课!起初,越南以为自己是香饽饽,其他国家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让几个国家争来争去,准备坐享渔翁之利,结果,却让他们后悔不已! 这条连接河内和胡志明市的高铁,早在2001年就提上议程,全长154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被越南当成实现现代化的“世纪工程”,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别说通车,连一寸铁轨都没铺成。 越南当初的想法很简单,手握这样的大项目,中日韩这些有高铁技术的国家肯定会抢着合作,到时候自己坐收渔利,既拿到低价贷款,又能白嫖核心技术,算盘打得叮当响。 他们甚至在各国之间反复摇摆,2009年找日本谈新干线合作,2011年又单方面撕毁和中国的合作意向,后来又转头对接韩国,以为这样能让各国互相压价,却没想到把自己的国际信誉越耗越光。 越南开出的合作条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要求外国合作方100%无偿转让所有核心技术,还得提供超低利率甚至无息的巨额贷款,更离谱的是要等高铁盈利后才支付工程款。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态度,直接把潜在合作伙伴都劝退了。 德国二话不说拒绝技术转让,直接退出竞标;中国明确表态核心技术绝不可能转让,只愿意提供分阶段技术共享方案,还得搭配长期维护合约。 法国就算松口部分技术共享,也要求越南全盘接受更贵的欧洲标准,最后还是回到资金难题上。 越南自己有基础施工能力,却在信号、控制系统这些关键技术上想不劳而获,这种心态本身就违背了国际合作的基本逻辑。 更要命的是资金压力,2010年国会否决的首期方案预算就有560亿美元,2024年重启时已经涨到67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越南年度GDP的14.6%,几乎是两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如此沉重的负担让项目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 日本后来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可给出的条件同样让越南难以承受,最初报价648亿美元,工期长达30年,意味着要到2050年代才能全线通车。 就算越南提议分三期建设把周期缩短到16年,竣工时间也得到2041年,到时候现有的技术可能都已经落后。 日本在印度孟买的高铁项目就是前车之鉴,原计划2023年通车,现在要推迟到2045年,时间拖延只会让成本不断增加。 越南国内的阻力也没解决,项目需要拆除5800公顷土地,波及12万户居民搬迁,可当地征地补偿款只有市场价的30%到50%,民众怨声载道,加上沿线多山地河流,桥隧比高、施工难度大,自然环境和建设成本都是绕不开的坎。 2025年越南总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年底前必须动工,还搞了大规模行政改革想提高效率,可这些举措没能解决核心问题,项目还是停留在图纸阶段。 越南高铁的困局根本不是外部技术封锁或资金吝啬,而是自己战略定位错了。 国际合作讲究平等互利,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辛苦研发的核心技术无偿送人,也没有哪个企业会做只投入不回收的买卖。 越南高估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议价能力,以为靠“骑墙术”就能占到便宜,却忘了信誉才是合作的基础。 他们既想快速实现现代化,又不愿承担相应的成本和责任,既想要高标准的高铁,又不想付出技术学习和资金投入的代价,这种矛盾心态让项目陷入恶性循环。 反观周边国家,柬埔寨民众为中国援建的运河项目欢呼,老挝送大批人才到中国学习铁路技术,通过深度合作真正受益。 越南本该借着这个项目打通国内经济脉络,却因为贪心和多疑浪费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机遇,这期间周边国家的高铁网络不断完善,越南却还在原地踏步。 国际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互相成就的共赢。 越南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只想坐享其成的合作根本走不通,把自身发展寄托在别人的无偿付出上,最终只会错失良机。 你觉得越南如果调整合作心态,这条高铁还有机会顺利建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