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

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大怨种”。可谁知楼忠福却说自己白捡了一家饭店。直到后来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名叫《初晴》的传世佳作以2.085亿天价成交。   人们才忍不住感慨:“楼忠福真有眼光!”   2025 年西湖边,改造后的华侨饭店客流如织,游客盯着大堂仿作《初晴》听讲解。   讲解员提及 2019 年原作 2.058 亿成交时,有人插话:“楼忠福 2000 年买饭店才花 2.08 亿。”   这话让围观者咋舌,没人再提当年骂他 “大怨种” 的旧事。   1973 年浙江东阳,22 岁的楼忠福接过村建筑队队长的担子。   全队只有几把瓦刀,他带着人走村串户找活干,寒冬腊月也露天作业。   有次工程亏了本,他变卖自家口粮垫付工资,说:“信誉比挣钱重要。”   这股实在劲让他攒下人脉,1984 年承包东阳第三建筑公司,正式起家。   后来他常对人说:“做生意和盖房子一样,得往深里打地基。”   1992 年,楼忠福带领企业改制为广厦集团,进军房地产行业。   他看中杭州的发展潜力,在西湖周边拿下第一个项目,熬夜改设计图。   项目竣工后成了热销楼盘,他却没止步,开始关注城市里的老建筑。   那时他已是浙江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眼光早已跳出单纯的建房卖房。   他常去老饭店考察,说:“老地方藏着老宝贝,就看谁能发现。”   1999 年,华侨饭店拟拍卖的消息传出,楼忠福第一时间托人打听底细。   老员工偷偷告诉他,仓库里藏着潘天寿 1958 年创作的真迹《初晴》。   他立刻去饭店看仿作,又找专家了解潘天寿画作的市场价值,心中有了数。   此时他已是全国工商联执委,身边人劝他 “别冒风险”,他却格外坚定。   他说:“机会就像地基里的钢筋,看不见却决定成败。”   2000 年拍卖现场,楼忠福看着价格从 1.08 亿一路攀升,面不改色。   儿子在旁扯他衣袖,他轻轻推开,在 1.9 亿时再次举牌,全场安静。   拍卖师季涛落槌的瞬间,有人骂他 “疯了”,他却想起年轻时的建筑队。   签合同时,他特意加了条 “饭店原有藏品归收购方所有”,没人在意这细节。   当天晚上,他独自去仓库看《初晴》,灯光下虬枝巨松仿佛要活过来。   2003 年,华侨饭店亏损 553 万元,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袭来。   楼忠福在董事会上说:“西湖的地是增值的,画更是增值的,急什么?”   他一边请专家给画作做保养,一边申请老建筑改造资质,双线推进。   这年他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会间隙还在改饭店改造方案。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拿出《初晴》的照片:“好东西值得等。”   2011 年,广厦集团置换华侨饭店 90% 股权,估值 2.73 亿,已稳赚一笔。   楼忠福保留 10% 股权,说:“和西湖总有个念想。”   他给《初晴》买了高额保险,保额远超当年收购价,对外只字未提。   此时他逐渐退居幕后,把更多精力放在艺术品收藏与研究上。   身边人说他 “不务正业”,他却觉得这是 “另一种投资”。   2019 年,楼忠福决定送《初晴》上拍,消息震惊收藏界。   拍卖前专家估值 1.8 亿至 2.2 亿,他却很平静,想起当年举牌的瞬间。   落槌价 2.058 亿传出时,他正在西湖边散步,对着湖水笑了笑。   有人算过,这幅画的价格几乎等同于当年买饭店的成本,等于白得饭店。   他得知后说:“不是我聪明,是我愿意花时间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如今,华侨饭店已是西湖边的高端酒店,10% 股权仍在广厦名下。   《初晴》被藏家妥善保管,偶尔展出,观者无不惊叹其雄奇。   楼忠福虽已淡出公众视野,但这段经历成了浙商投资的经典案例。   他的故事仍在西湖边流传,提醒着人们:真正的眼光,是穿越表象的远见。   这位从建筑队起步的企业家,用一次收购证明,价值从不在账本的明处。       信息来源:人民网|《震惊!这位曾向令计划行贿的浙江商人 被拍到在西湖边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