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中医常说治肺必称金,这个方剂就是最经典的经方!麦门冬汤,是古方里很有代表性的一

古中医常说治肺必称金,这个方剂就是最经典的经方!

麦门冬汤,是古方里很有代表性的一味方剂,主要用来治疗火气上逆、咳嗽气喘、咽喉干痛等症。

整张方子配伍讲究:麦门冬润肺生津;人参、炙甘草、粳米、大枣一起补中益气、滋养津液;半夏用来降逆止呕,调和气机。每一味药都有分工,也互相配合,使身体内部气机恢复正常。古人还特别强调煮药时大枣一定要掰开,否则煮不透,这种细致的用药态度,也体现了中医讲究“药到病所”的精微精神。

麦门冬汤所针对的病机,其实在于“肺气不降”。正常的情况下,人体中气调和,肺气能够自然往下降,呼吸顺畅,就不会咳嗽。肺气下降了,火气也能跟着往下走,咽喉自然清爽。如果肺气失去了下降的功能,火气就会上冲,这就是所谓的“火逆”。中医认为,“肺主肃降”,若金气不能清肃收敛,就会出现咳嗽、咽喉干痛、气逆上冲等症状。这时火不是外来的邪火,而是内火因金不降而上炎。金气平时能制火,一旦失职,火就无所约束,这正是麦门冬汤所调理的核心所在。

肺属金,性本清肃、凉润、下降。只要肺气能保持清凉、收敛、下降的特性,就不会生病。反之,若肺气变得燥热、上逆、散乱,就会出问题。所以古人常说“治肺必称金”,意思是说,治疗肺病要从金气的特性入手,要让它重新清、润、降。中医治病讲究五行之性——肺属金,脾胃属土,肝胆属木,心属火,肾属水。明白了五行属性,才能找到病的根源,制定对应的治法。这正是古中医学的妙处,不只是治症状,更是治气机的失衡。

麦门冬汤所对应的情况,往往是中气虚弱、肺气偏燥。中气虚,运化无力,津液生化不足,就容易让肺变得干燥。肺又是一个怕燥的器官,喜润而恶干,一旦缺乏津液,就容易咳嗽、咽干、气逆。这个时候如果只用苦寒去清火,不但无效,还会进一步伤中气。所以治疗必须两头兼顾,一边补中,一边润肺,既要让“轴”转起来,也要让“轮”能顺利运作,气机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整张方子的配伍思路非常清晰。

炙甘草用来补中益气、调和药性;人参、粳米和大枣补益脾胃、生津润燥,让中气充足,津液得生;麦门冬是核心药,能养阴润肺、清降火气;半夏则帮助降逆止咳,让气机重新往下走。肺气一旦顺了,津液也能自然滋生,咽喉就会润滑,咳嗽自然止。可以说,这个方子是从“中虚”与“肺燥”两个方向同时调理,一补一降、一润一和,标本兼顾。

麦门冬汤治的咳嗽,一般是干咳、没有痰的那种。干咳说明肺燥,咽喉不利、火气上冲,就是火逆的表现。火之所以上冲,是因为肺金太燥,制火的能力下降。要让火平下来,关键是先润金、再降气。方中麦门冬就是用来润肺清降的,而人参、大枣、甘草、粳米这几味补中之品,是从根源上恢复生津化液的能力。中医讲“土生金”,也就是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强了,肺气自然得养。这样一来,火气就能平,气机就能顺,病也就从根本上解决。

从整体来看,麦门冬汤体现了中医很重要的一个思路——“轴轮并运”。脾胃的中气就像轴,肺气就像轮,轴不动,轮也转不起来。所以治肺不能只治肺,还得顾及脾胃,让中气强,肺气才降得下来。麦门冬虽然是主药,但它需要中气药的帮助,才能发挥作用。这种“母子相生”的理念,正是中医五行学说的精髓。补中以生金、润肺以降火,让整个气机顺畅运转,这种方法不仅治咳嗽,也能启发人从根源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