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什么叫“慢性死亡”。你有没有想

[微风]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什么叫“慢性死亡”。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全球军火界的头号玩家,怎么就一步步被逼到了墙角?洛克希德·马丁,这家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力量感的公司,曾经是何等风光,结果撞上了中国的制裁,日子开始变得不那么好过。 这事儿得从2020年7月说起。当时,中国外交部直接把洛马拉进了“黑名单”,理由很明确:它执意要向台湾地区出售“爱国者-3”导弹,这笔合同价值6.2亿美元。这可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如果你往前翻翻账本,会发现美国批准的对台军售单子里,总额早就超过了百亿美元大关,而其中很多大单的幕后操盘手,都是洛马。 就拿2019年那笔轰动一时的F-16V战斗机升级案来说,总价高达80亿美元,也是洛马从中获利。可以说,在台湾问题上,洛马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一次次触碰中国的红线。北京的耐心是有限的,当警告被无视,反制自然就来了。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没当回事,觉得中国能拿一个美国军工巨头怎么样?又不能冻结它的资产,也不能阻止它卖武器给美国军队。但这里面的门道,远比想象的要深。 中国的制裁,玩的是一套“釜底抽薪”的打法,它不直接攻击你的城堡,而是悄悄抽走你赖以生存的柴火。洛马的“柴火”是什么?是它那庞大到极致的全球供应链。 你可能不知道,洛马虽然是美国的骄傲,但它的飞机导弹里,藏着太多“中国制造”的影子。这还不是指那些关键的发动机或者航电系统,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制裁之前,洛马其实也想过在中国做生意。 2013年,它在中国搞了个热能转换站项目;2014年,又和一家中国的核能企业合作,开发冷却系统;到了2019年,它还把飞行模拟器卖给了奥凯航空。 这些商业合作,一方面是洛马想开拓民用市场,另一方面,也让它深度嵌入了全球的供应链网络。而制裁一来,这些路全被堵死了。更致命的是,制裁不仅切断了它未来的商业可能,更暴露了它过去对供应链的依赖。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稀土。这东西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现代高科技武器离了它根本玩不转。F-35隐形战斗机,洛马的拳头产品,它的机身材料、雷达系统、导弹制导、发动机叶片,到处都需要稀土元素。而全球稀土的精炼和加工,几乎被中国垄断。 美国自己也有稀土矿,但缺乏高效、环保的加工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洛马用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造出了最先进的战斗机,但这架飞机的“血液”,却掌握在它的对手手里。 中国没有说“我不给你稀土”,但它可以通过对相关企业的管制,让洛马的供应链变得极其不稳定,成本飙升,交付延迟。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感觉,比直接一拳打过来更难受。 这种“慢性死亡”的症状,在洛马的财报和项目进展上已经显现出来了。最明显的就是F-35项目。这些年,F-35项目问题不断,成本超支、交付延迟成了家常便饭。 美国国防部自己都承认,供应链问题是主要障碍之一。虽然官方不会明说是因为中国的制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关联。 当你的核心供应商突然断供,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交货,你就得满世界去找替代品,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成本更是高得吓人。一架F-35由数十万个零部件组成,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条生产线就得停下来。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耗战,对洛马这样的巨型企业来说,是持续的失血。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打破了洛马乃至整个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无敌”神话。过去,他们习惯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认为只要武器够先进,就不愁没市场。但现在,他们发现,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是一座孤岛。你的技术再牛,也需要全球的资源和市场来支撑。 中国的制裁,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扩散。它告诉世界,大国博弈的战场,早已不局限于军事和外交,经济和供应链同样可以成为威力巨大的武器。洛马的困境,给所有跨国公司都提了个醒: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选边站队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供应链有多脆弱。 所以,再回头看开头那个问题,中国制裁有没有用?它没有让洛马一夜之间倒闭,但确实让它尝到了苦头,让它的“钱袋子”和生产线都感到了实实在在的疼痛。 这种疼痛是持续的,是会慢慢发酵的。它迫使洛马不得不投入巨资去寻找替代供应链,去重建它的供应网络,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 而就在洛马忙于“自救”的时候,它的竞争对手们可能已经悄悄地抢占了先机。这盘棋,下得很有耐心,也很有章法。这究竟是一种暂时的战术压制,还是一种改变未来游戏规则的长期战略?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