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 巴拉圭经济高度

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 巴拉圭经济高度依赖农业,尤其是大豆出口,2024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大部分通过第三方渠道进入中国市场。这份贸易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直接拉动当地农民收入和就业。多年来,中国虽无正式外交,却在农业领域提供实质支持。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专家分享耕作技术和种子改良方法,帮助巴拉圭提升土壤利用率和作物抗病能力。进入21世纪,这种合作扩展到灌溉系统和机械化设备,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捐赠数百万件医疗物资,包括口罩和呼吸机,缓解了巴拉圭医疗资源短缺。这些援助无附加条件,纯粹基于人道主义,推动巴拉圭农业从粗放向精细转型。结果显而易见,该国人均收入缓慢回升,贫困率有所下降。中国市场成为巴拉圭经济稳定器,任何波动都可能波及数万农户生计。 尽管经贸紧密,巴拉圭却维持与台湾的正式外交关系,这源于1957年建交的68年历史。此后,双边合作聚焦基础设施和教育援助,台湾提供贷款和技术培训,支持巴拉圭公路建设和学校扩建。近年来,这种关系演变为战略伙伴,巴拉圭视台湾为可靠盟友,尤其在国际组织中互相声援。赖清德上台后,其公开台独言论加剧两岸紧张,他多次强调台湾主权独立,拒绝任何统一框架。这些表态虽赢得岛内支持,却直接挑战中国核心利益。 2025年7月15日,巴拉圭总统桑蒂亚戈·佩尼亚在投资论坛上宣布,将在30天内接待赖清德,以国宾规格举办欢迎活动。这番表态直指庆祝台巴建交68周年,强调深化农业和科技合作。佩尼亚称此访将注入新活力,推动双边投资总额翻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关注,中国外交部次日回应,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敦促巴拉圭审慎行事。赖清德方面则积极响应,外长林佳龙率团先行访巴,讨论行程细节,包括参观农场和签署协议。原计划8月执行,赖清德拟经由美国过境,但美方以安全为由婉拒许可。巴拉圭此举被视为对台湾省的支持信号,却忽略了潜在代价:中国市场若收紧,大豆出口将首当其冲,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当地经济下滑5%以上。 中国对巴拉圭的回应保持克制,却坚定有力。外交部发言人多次重申,任何支持台独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同时欢迎巴拉圭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事实证明,中国市场大门始终敞开,2025年前八个月,大豆进口总量稳定,间接惠及巴拉圭出口商。巴拉圭内部也开始评估风险,农业部数据显示,若中国转向其他来源,国内库存将积压,影响GDP增长1.2个百分点。佩尼亚虽公开捍卫台巴关系,但私下调整策略,避免进一步刺激。 访问计划最终搁浅。8月初,台湾总统府宣布推迟行程,官方理由包括天气因素和协调问题,美方过境拒绝成为关键障碍。此后,双方转向低调互动,如9月巴拉圭新大使递交国书,强调互信基础。10月,赖清德会见巴拉圭议会代表,重申合作意愿,但未提访巴细节。中国继续维持经贸常态,2025年大豆贸易额不降反升,显示互利原则的韧性。 巴拉圭经济虽面临波动,但农业出口渠道未断,农民通过合作社调整销售策略。事件平息后,南美舆论反思:小国外交应避免冲动,优先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