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赵长江辞职原因分析……你想想,7月刚开始轮岗,从腾势调到方程豹,说是常规轮岗,结果不到四个月就离职了,我推测就是给了个闲岗…… 比亚迪当然说是个人原因,但是一个在比亚迪干了16年从基层销售做到最年轻销售总经理,又D9做起来救了腾势,会突然因为个人原因就走? 如果有,那就是不能公布的原因,上个月就传他要去鸿蒙智行,他自己还辟谣了。 这件事情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仅仅是个人原因,就让一个在公司效力十六年、从基层一路拼搏到高层的销售负责人选择辞职吗? 赵长江的离职是否另有隐情? 或者是行业内必然的一种现象? 这一切都令人深思。 从表面来看,赵长江的职业生涯确实令人叹服。 他从一线销售做起,凭借出色的业绩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升职,直至成为最年轻的销售总经理。 他无疑是比亚迪的标杆人物之一,尤其是在腾势D9的成功中功不可没,这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赵长江的领导下,腾势D9销量迅速飙升,甚至一度成为比亚迪旗下高端车型的代表。 事情的真相总是比表面复杂。 不妨回顾一下今年7月份发生的轮岗事件。 赵长江从腾势调任方程豹品牌,表面上是一场“常规轮岗”,但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他便选择辞职。 这种快速的变化引发了外界对比亚迪内部管理逻辑的猜测。 轮岗是否只是一个表象,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安排? 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权在逐渐被架空? 这一切不得而知,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赵长江的离职或许是因为长期的“憋屈”。 事实上,腾势D9的成功之后,品牌后续车型却表现不佳。 N7月销不过百辆,Z9GT半年销量也仅仅6000辆,整个品牌高达75%的销量都靠D9撑着。 这种高度依赖单一车型的现象,本身就是品牌发展的一大隐患。 而赵长江曾在会议上提出放慢节奏、打磨产品的建议,但这些声音似乎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作为销售负责人,如果连产品配置权都无法决定,甚至无法左右产品规划,所谓的“负责人”更像是虚名。 不难看出,赵长江在腾势的角色,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卖车的”。 在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集团掌控着绝大部分权力,他并没有实质话语权。 这种被架空的状态,显然不符合他对自己职业成就的预期。 更遗憾的是,尽管他为腾势D9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后续车型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他却不得不承担责任。 一边是顶着“最年轻销售总经理”的光环,另一边却在被动地背锅,这种身份矛盾如何让人不感到挫败? 不仅如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番话也让人倍感耐人寻味。 他曾公开提到腾势存在“技术与用户价值转化”的问题,这样的表态无疑将矛头指向了包括销售负责人在内的管理团队。 但如果产品定义权并不在赵长江手里,那么他又如何能够落实所谓的“技术转化”? 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质疑,也是对整个品牌内部管理结构的一次暴露。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赵长江辞职的前一天,他还在个人微博上为腾势N8L做预热宣传。 评论区中,许多老车主提出续航优化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这一幕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品牌在用户体验和问题解决上的疲态。 或许赵长江的离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种抗议。 尽管他本人已辟谣称不会加入鸿蒙智行,但关于他去智界的传言仍在坊间流传。 无论真相如何,赵长江的离职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是否真的能撼动固有的企业管理模式? 当话语权被剥夺,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否注定受限?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赵长江一人需要面对的,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深思的。 最后,我们看到,赵长江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是从个人能力还是贡献角度,他都已经为比亚迪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但与此同时,他的离职也提醒我们,在任何领域,尊重个人的专业意见,赋予真正的权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潜力,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至于赵长江的下一步去向,他是否会再度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选择隐退低调,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您怎么看待赵长江的离职? 是另有隐情,还是职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我们一起讨论! 信源:比亚迪赵长江辞职原因分析.. 车家号 汽车之家-车家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