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中国新型导弹的照片,直接让西方军工圈坐不住了。被外媒《军事观察》网站认准是东风-27的高超音速导弹,裹着伪装网亮相,看这架势像是已经要服役了!
更让人震撼的是外媒的评价:“这玩意儿能横跨大半个太平洋,专打航母编队!” 要知道,之前的“关岛快递”东风-26已经够让美军头疼了,这东风-27一来,真能把反舰火力延伸到中太平洋?它的“航母杀手”能力到底有多靠谱?咱们今天就说点实在的。
先看最直观的信息:从流出的照片能看出来,东风-27用的是12轮的运输发射车,这种车机动性超强,打了就能跑,想定位摧毁它难度极大。而真正让外媒紧张的,是它的核心性能,射程和打击精度。

首先是射程直接碾压“关岛快递”。之前东风-26因为能打4500公里,覆盖关岛,被叫做“关岛快递”。可东风-27的射程直接冲到了5000到80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
往西能覆盖印度洋关键节点,往东直接把中太平洋纳入打击范围,连夏威夷都可能在其覆盖圈内。这一下就把中国的反介入能力,从西太平洋推到了更深远的海域,等于给美军航母的活动范围上了道更紧的“紧箍咒”。
更关键的是它的“高超音速滑翔”黑科技。东风-27不是普通的弹道导弹,它带了高超音速滑翔器。
简单说,普通导弹是固定抛物线轨迹,容易被拦截;但这滑翔器就不一样了,飞到大气层边缘后能像“打水漂”一样变轨,速度还能保持在5倍音速以上。现在美军的反导系统,对付这种“又快又灵活”的目标,拦截成功率低得可怜。

而且它的定位很明确,专啃“航母硬骨头”。虽然射程够得着美军海外基地,但它的核心目标还是海上移动的航母编队。这继承了东风-21D、东风-26的“反舰传统”,现在等于把这个“反舰朋友圈”的覆盖范围,又往外扩了一大圈。
可能有人会问:就算射程够远、飞得够快,可航母是移动的,怎么保证精准命中?这就不得不说东风-27的“配套体系”,这才是它能当“航母杀手”的真正底气。
西方之前总觉得,中国反舰导弹有个弱点,依赖卫星定位,如果卫星被干扰或摧毁,导弹就成了“睁眼瞎”。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有了“洲际隐身无人机”这个秘密武器。这种大型隐身无人机能飞得远、藏得深,还能装超大号的侦察传感器,就算卫星出问题,它也能飞到目标区域上空,实时锁定航母的位置,给东风-27传数据。相当于给导弹装了“双保险”,确保就算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精准找到目标。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高超音速技术早就经过了实战化检验。2021年美国参联会副主席就曾慌慌张张地说,中国一次高超音速试验让他“震惊”。一枚导弹带着滑翔器绕地球飞了一圈,最后精准砸中目标。能把这种技术用到东风-27上,足以说明它不是“概念武器”,而是真能拉出来用的家伙。

可能有朋友觉得,不就是一款新导弹吗?为啥外媒反应这么大?其实东风-27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太平洋的战略格局。
对美国来说,以前航母还能在中太平洋“安心晃悠”,觉得东风-26够不着。现在东风-27一来,8000公里的射程直接把这个“安全区”给端了。
以后美军航母要是想靠近亚太,得先掂量掂量。会不会被几千公里外的导弹“点名”?这就等于在太平洋上划了一道更清晰的“红线”,让美军的“航母威慑”大打折扣。
对中国来说,这可不是“秀肌肉”那么简单。东风-27的核心作用是“守”,是把反介入范围扩大,让外部势力不敢轻易用航母编队来挑衅。从东风-21D覆盖西太平洋,到东风-26瞄准关岛,再到东风-27延伸至中太平洋,这一步步构建的是一套“梯次防御体系”,确保家门口乃至更远的海域安全。
当然,也有人会问:这导弹真能实战中击沉航母吗?客观说,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不会靠单一武器决胜负。但东风-27的存在,就像一把“战略手术刀”,直接戳中了美军航母的“命门”。它不一定非要真的开火,光是这“随时能打到”的威慑力,就足以让对手在行动前三思。

总结下来就是:东风-27的曝光,不是偶然的技术突破,而是中国战略防御能力升级的必然结果。
它用“超远射程+高超音速+精准定位”的组合拳,打破了美军在太平洋的航母优势,也让中国的国防安全多了一道“硬核屏障”。外媒的惊叹,本质上是看到了这种战略格局的改变。以后太平洋上的规则,再也不是美军一家说了算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