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海,美国航母30分钟内2架舰载机坠海,把美国的老脸丢尽了,这也是全球第一的军事强国?
中国外交部一句“若美方提出需求,中方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必要协助”的表态,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却在这场无声的战略博弈中,稳稳占据了道义与主动的关键一着。
时间定格在10月26日,彼时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正游弋在南海海域,执行其所谓的“自由航行”任务,这是美军近年来在印太地区频繁上演的“武力展示”戏码之一。
就在当天的常规作业中,意外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一架MH-60“海鹰”直升机刚刚完成起降训练,尚未飞离航母甲板视野范围便失控坠海;不到三十分钟后,一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起飞过程中同样出现故障,飞行员虽紧急弹射,但战机随即一头扎进南海。
美军应急救援力量迅速出动,幸运的是,两架失事军机上的五名机组人员全部被成功打捞上岸,并无生命危险。
然而,两架先进舰载机在短时间内接连坠毁的事实,却让美军颜面尽失,更暴露了其军事部署背后的深层隐忧。
事件发生后的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作出了那句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回应。
这句表态没有借机嘲讽,也没有刻意渲染,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这场南海风波的核心矛盾,成为撬动局势的关键支点。
要理解这场连串坠机事件的不寻常之处,首先需要审视事发主角“尼米兹”号航母的真实状态。
作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正式服役,截至事发时已在海洋上驰骋了整整半个世纪,远超其最初设计的服役年限。
根据美国海军此前公布的计划,这艘老舰本应在2025财年正式启动退役程序,甚至早在2024年9月,美军就已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着手准备其核反应堆的退役处理工作。
只是由于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的服役进程屡屡延误,不得不延长“尼米兹”号的部署时间,此次印太之行更被外界视为它退役前的“最后使命”。
对于一艘年过半百的“老兵”而言,高强度的持续部署无疑是沉重负担。
航母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每一次舰载机的起降都需要动力、通信、导航、保障等数十个系统的精准协同,任何一个环节的老化或故障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事发后,美军仓促给出“燃油系统故障”的解释,但这一说法显然难以服众。
MH-60直升机主要用于反潜、运输等辅助任务,F/A-18战斗机则是主力攻击机型,两者的动力系统、燃油供给架构完全不同,却在同一艘航母、同一时段、同一片海域因“相同原因”坠毁,这种概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合理的解释,指向了“尼米兹”号整体系统的老化失修与船员的疲劳作业。
近年来,为维持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部署频率不断提高,“尼米兹”号更是多次被临时延长任务周期,甲板人员的工作强度远超常规标准,设备维护也常常处于“应付式”状态,此次连串坠机不过是长期隐患的集中爆发。
美军的慌乱与被动,与中方的冷静克制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种对比在外交部的回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0月27日的记者会上,发言人在表达人道主义协助意愿的同时,话锋一转,明确指出“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才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源”。
这句表态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高的外交智慧,做到了“软”“硬”兼施、张弛有度。
从“软”的层面看,中方主动提出人道主义协助,既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也堵死了美方可能借机抹黑“中方冷漠”的舆论口实。
要知道,在国际舆论场中,人道主义始终是占据道德高地的关键,中方的表态让全球看到,即便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依然保持着基本的人文关怀,这种格局与美军动辄以“武力威慑”示人形成了鲜明反差。
从“硬”的层面讲,发言人直接点出美军“炫耀武力”的本质,精准戳破了其“自由航行”的幌子。
事实上,南海局势之所以持续紧张,核心原因就是美军频繁在该海域开展抵近侦察、联合军演等挑衅活动,仅2024年一年,美军就出动各类军机前往南海超过1200架次,军舰闯入中国岛礁邻近海域十余次。
中方的回应不仅是对单次事件的表态,更是对美军长期霸权行为的公开批评,既澄清了责任归属,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方反对霸权、维护和平”的明确立场。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方最终并未接受中方的协助提议,这从侧面印证了其内心的矛盾:既想掩盖事件真相,又不愿在舆论上承认对中方的“依赖”,这种纠结进一步凸显了其战略上的被动。
就在美军坠机事件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中国湛江海事局此前发布的一则航行警告,被部分西方媒体刻意解读为“针对美军的报复措施”,这种断章取义的炒作,再次暴露了其对中国的偏见与敌意。
事实上,只要梳理时间线就会发现,这种解读完全站不住脚。
湛江海事局的航行警告发布于10月25日,明确宣布10月27日至11月15日期间,每天在南海部分海域开展专项试验,期间禁止任何船舶、航空器进入。
也就是说,中方发布禁航令时,美军坠机事件尚未发生,所谓“针对美军”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从法律层面讲,中方的禁航措施完全符合国际规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进行军事训练等活动的主权权利,划定临时安全区域禁止无关船只进入,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