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主】孩子真正长大,从父母的3次放手开始

宫主夫妇 2024-04-12 17:44:15

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并非完全由父母的监管塑造,而是需要在自由成长的环境中逐渐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跨越三道重要的心理门槛。这里所指的“门槛”,并非需要父母面对巨大的挑战或困难,相反,它要求父母放下自身的防备和执念,以更为轻松和开放的心态来陪伴孩子成长。

1.解除共生状态

共生,指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密,界限模糊。

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表现出“共生心理”,无法区分“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习惯替孩子完成和承担责任。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照顾上,还可能延伸到学习、就业等方面。最终,过度依赖导致孩子无法真正独立,需要父母持续帮扶。

2.放下控制

控制是父母对孩子日常生活的严格管理,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应学会放下控制,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而是保留必要的家庭管理权力,让孩子在规则中形成自律。例如,规定零花钱数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花费。对于不良习惯,如吃薯片,可以限制数量并让孩子自己决定何时吃。这种适度的满足和自律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3.放下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指对事物的极致追求,不容忍任何瑕疵。张女士,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对卓越有很高的追求,对孩子教育同样如此。

一次,儿子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但张女士从班级群照片中发现标点符号写得不够工整,立即指出并批评。儿子从兴奋转为沮丧,渐渐形成了强迫性习惯:反复修改直至完美。

在小学,这种习惯使他多次获得第一。但到了初中,他因追求完美而在考试中花费过多时间,导致题目未完成,成绩下滑。他明知问题所在,但难以改变。高中时,学习压力增大,他的成绩进一步下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影响效率和心理健康。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和接受不完美。

0 阅读:20

宫主夫妇

简介:古滇宫创始人 情感健康咨询师 女性觉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