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考研
考研,今年人数再跌45万,现在弃考太亏了!
随着2026年考研初试的临近,不少同学开始焦虑不安,甚至萌生退意。临近考试,信息量暴增,此时容易放大焦虑,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尤其每年11月一度成为考研弃考的高峰期。是弃考高峰期,也是 突破的跃升期,今年的考研人可千万...
本科学历成标配,考研人数下滑,未来学历市场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三年下降,至2026年已降至343万,这一趋势标志着学历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本科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考研热降温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理性回归与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考研人数下滑的首要原因...
2026考研报名人数预计跌破350万!
近日,中国数据开放据国家统计发布的2026年考研数据研究分析发现,2026年考研报名人数正式跌破350万,较2023年峰值减少超120万,降幅高达26%。与此同时,国考报名人数却突破371万,创下历史新高。考研热的降温与考公热的升温...
考研考场上题目不会写咋办?考场救急来啦!
只有20多天就要进行26考研初试了,是不是觉得复习一直没有尽头一样,感觉哪哪都没复习完。其实这种情况是必然了,毕竟那么多知识点,谁知道会考到哪一个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在考场上,万一碰到不会做的...
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下降,未来研究生还有性价比吗?
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主要源于经济压力加剧、政策调整挤压统考名额、就业市场吸引力增强分流潜在考生等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失去价值,其性价比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薪资水平看,研究生在金融、科技、医疗等高附加值行业的...
考研最后20多天,还能逆袭考上吗?
不同于高考,考研需要兼顾总分和单科成绩,“竹竿效应”告诉我们,拿着一箩杆子去打树上的枣,能打到的枣的质量取决于那根最长的杆子,也就是说总成绩彰显出考研有多么出彩。但“木桶效应”一样提醒我们也要兼顾短板,毕竟总分...
毕业10年考研上岸211!橙啦考研让她美梦成真
但橙啦考研学员王同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今年,她以初试375分、专业课228分的优异成绩,跨考上岸,让搁置10年的硕士梦照进现实。十年沉淀,重拾初心再出发 王同学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的10年里,她一直...
考研,感觉越学越累,心态崩了?别慌
累是常态,烦是日常,考研哪有不累的?不过是把“撑不下去”咽进肚子里,把“再坚持会儿”常挂嘴边。崩溃时刻,把“算了”换成“再忍忍”来劝慰自己。1、把“硬撑”变“巧撑” 硬撑是消耗自己,巧撑是善待自己;硬撑是“蛮干”...
提前准备,考研复试面试最多的5个问题
考研复试面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问题及其回答要点如下: 1、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回答要点:突出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经历和能力,展现对研究的热情。可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术经历和成就、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自我...
考研,倒计时33天,不要害怕时间不够
当考研倒计时的数字步步紧逼,总有人下意识攥紧笔。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会发现,33天不是太仓促,而是正合适,刚好把你过往的积累化为上考场的底气。现阶段,你要做的是抓重点而非贪全面。考研,不是比谁学的多,而是看谁能 ...
公司团建时我喝多了,当众逼老板去考研,老板敷衍:考考考,回头就考!我一拍桌子:不行!
我站在椅子上,挥着筷子当指挥棒,慷慨激昂地跟同事们分析就业有多难,非逼着大家去考研。老板周皓然推门进来,我醉态可掬地拦住他,嚷嚷着让他辞职去考研,还得读到博士后,为国争光。他敷衍地点头:“考考考,明天就去考。我...
考研,冲刺期,备考重要提醒!
只剩34天的考研冲刺期,核心是 抓考点、练应试、稳心态,小秦总结了以下这些重要提醒,帮你高效收尾。公共课抓核心提分点 政治优先刷肖八、腿四的选择题并二刷,等肖四上市后集中背诵大题,用“点默析”逻辑梳理答题框架,同时...
考研报录比背后的上岸逻辑:27考研如何用数据筛选最优志愿②
27考研的同学已陆续进入备考阶段,当前考研环境正发生诸多变化。在考研择校择专业的决策中,“报录比”是考生最关注的核心数据之一。为此,社长为27考研考生拆解报录比的核心逻辑,提供一套可落地的数据筛选方法,助力大家避开...
好老师考研怎么样?三维度对比告诉你是否值得报班
在考研培训机构众多的市场中,很多同学都会问:好老师考研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报?下面从关键的三个维度:教研、服务、体验 直观对比,让你快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一、好老师考研的主要优势 1.教研更稳定:课程体系更新快 ...
说真的,千万不要把考研当成第二次高考!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来说,考研的确算是大部分人继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大考”。所以就有一些人觉得必须要按高考的模式再来一次。但是,我想说,考研人千万不能把考研当成“第二次高考。01.“硕士必读”,但是不是只能考研 在现在...
考研,倒计时38天,完全来得及!
考研,从来不是比谁的笔记本更满,而是看谁能抓住核心考点,设能用对方法。那些你认为的没看完没弄懂的内容,80%的分数就藏在20%的分数就藏在核心考点里。所以说,在不足38天的时间里,你完全可以把“关键分”啃下来。小秦也...
27考研启动指南:10月开始准备,助力科学备考
词汇:每天固定30-40分钟背单词,优先使用《考研英语词汇红宝书》或APP(如墨墨背单词),重点掌握高频词(约2000个)的熟词僻义,避免死记硬背,结合例句理解用法。长难句:每周分析10-15个真题长难句(可参考2010年前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