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考研,今年人数再跌45万,现在弃考太亏了!

老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2026年考研初试的临近,不少同学开始焦虑不安,甚至萌生退意。临近考试,信息量暴增,

老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2026年考研初试的临近,不少同学开始焦虑不安,甚至萌生退意。

临近考试,信息量暴增,此时容易放大焦虑,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尤其每年11月一度成为考研弃考的高峰期。

是弃考高峰期,也是突破的跃升期,今年的考研人可千万要守住本心呀!

挤掉盲从,机会增大

今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终于宣布了!

据教育部统计,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3万。考研报名总人数继2024年迎来下降拐点后再次下滑,2025年直线下跌50万后,再次下跌45万。

曾几何时,考研被许多本科生视为毕业后的“默认选项”,“跟风”“家长要求”“逃避就业”“就业市场对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因素到了考研最后,很容易露出裂痕。

从24到26年,短短三年时间,考研人数实现了三连降,直接跌破了350万大关,百万考研大军退潮。相比较而言,今年的竞争环境变得宽松起来。

透过数据看本质,其实报考人数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整体考研环境而言,考研人数减少,竞争率下降,上岸几率“直线上升”!

摒弃杂念,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盲从者陆续弃考,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坚定考研者。

客观来看,考研人数下降是好事,于坚持到最后的考生而言,极大利好。但在400+高分遍地的考研战场,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大家能做的就是是守住本心。

进入考研冲刺阶段,每位考生都在寻找能“提分”的复习秘籍。小秦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盯住考研真题。

真题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照出你的复习盲区。通过分析真题错题,你能精准定位“薄弱环节”,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避免陷入“假努力”的陷阱。

总之,记住一句话:抓重点、补短板,一套真题多刷几遍、吃透。

你的坚持,难能可贵

弃考高峰期,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已赢在起点之外。

学习这事儿,要是学得好,信心只会越来越足。可学一会儿容易,一直学难免遇到身心俱疲的报复性摆烂,甚至是弃考。

大多数同学备考都得花半年以上时间,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心力交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理想复习效果。知识点记不住,数学题越做越懵,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一旦压力累积到极限,又没能及时释放,似乎放弃就成了唯一出路。

这就好比一直拉紧的橡皮筋,总有断的那一刻。

因此,备考过程中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比如适当运动、听听音乐,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毅力的修行。能走进考场的人,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竞争者。

坚持,正恰逢其时!

此刻,你的疲惫是真实的,你的恐惧也值得被理解。但请记住:

放弃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拼尽全力就自我否定,轻易放弃。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说不定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说到底,人数下降并不意味着研越来越简单,也不代表你一定就能考上。

最后20多天,希望26考研人按部就班好好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