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控制在这个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大降低!

快问医生 2024-05-13 09:38:12

“开什么玩笑,我30岁不到,叫我一直吃降压药吃到死,那要吃多久呀,不死可能也因为吃药死咯!我又没有什么不适,吃什么药呢,不用管,等我老了再说吧!”

这是多少中青年人的心声呢?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但是数据显示进行高血压治疗的人数一半都不到。

高血压不治疗会怎样?

虽然很多人血压高也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是血压持续升高,不治疗对身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1.血管

持续的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壁的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管变狭窄变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1)血栓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会导致急性心梗;

(2)血栓流到脑动脉就会导致脑梗;

(3)血栓流到肺动脉就会导致肺动脉栓塞;

(4)血栓流到下肢会导致下肢酸胀、疼痛、麻木,甚至会导致下肢坏死,需要截肢。

2.心脏

血压持续升高会引起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不但会发展为心力衰竭,而且也会引发冠心病,增加心梗的风险。

3.肾脏

高血压不治疗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肾病。

如果血压持续没得到有效控制,还会发展到肾衰竭。

据数据显示,约10%的高血压患者是死于肾衰竭的。

4.视网膜

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鼻侧上小动脉发生痉挛,动脉硬化,引起视网膜出血。

所以发现高血压时,就算没有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不过不能因为一次血压升高就判断自己是高血压哦!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满足这3个条件:

1.未使用降压药物;

2.非同日3次测量;

3.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诊断为高血压怎么办呢?

1.生活干预

生活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一些轻度高血压的患者,很多时候不用吃药,靠生活干预也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具体生活干预的方法:

(1)少盐高钾饮食:每天摄入的盐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含钾丰富的食物;

(2)减重: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能升高10mmHg,所以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24以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3)戒烟戒酒;

(4)合理运动: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等;

(5)不熬夜,按时作息;

(6)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大;

(7)合理饮食:低糖低脂低热量饮食,饮食多样化,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选择牛奶、鱼、蛋、豆制品等优质的蛋白质,少吃一些红肉。

2.药物治疗

降压药现在常用的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5类。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不同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直加到合适自己的剂量。

另外就算服药治疗,也要按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单用药物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联合用药。

血压控制在这个数,死亡率明显下降

需要血压低于140/90mmHg就不属于高血压,但控制血压是否就只需要按这个标准就行呢?

我国科学家招募了11255名病例分为两组进行了一项大型的随机临床试验。一组的降压目标是将其收缩压降到140mmHg,而另一组强化降压,将其收缩压降到120mmHg。

跟踪随访三年后的结果显示,降压目标在120mmHg的那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12%,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39%,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1%。

从这个研究来看,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应该是将收缩压降到120mmHg,而不是控制在140mmHg即可。

不过,我们也不要一味认定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就最好,因为这个强化降压的益处和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证实,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要不然导致严重低血压也是非常危险的。

1 阅读:480

快问医生

简介: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