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上的震撼瞬间,或引领未来战争变革!

张俊甫的观察日记 2024-04-13 16:24:05

最近在俄乌战场上发生了一场科幻色彩浓厚的场面。

据报道,在乌克兰东部重镇阿夫杰耶夫卡附近的一处战场上,两辆俄军无人战车被乌克兰军队的自杀式无人机摧毁,现场火光冲天,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乌克兰军队在过去两年的战争中在无人机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相比之下,俄军的无人战车仍然偶尔亮相,在战场隐蔽性和行驶速度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被无人机击败似乎情理之中。

未来,如果地面战场上出现机器人先遣队而不是缓慢的无人战车,防守方将如何应对呢?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作为五角大楼下属的机构,致力于超前国防科技研发。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计划,评估各种无人武器装备的实战效能,如无人机、无人战车、步兵支援型机器人等,以推动将来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前线作战。

目前,唯一实际应用成规模操纵无人武器的技术是无人机蜂群技术。我国已开始进行实战化演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央视新闻去年8月的报道,具备“智能组网思维”的无人机蜂群可以根据不同作战需求,在各种战场环境下携带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武器装备,对敌方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然而,相较于无人机蜂群,实现机器人组建先遣队的技术难度要高得多。

中国的无人机蜂群新战术正以其独特方式引起全球关注。

首先,地面战场的环境相较空中更为复杂,机器人缺乏周边视觉,难以像人类士兵那样通过简单动作实现全方位观察和监控。其次,目前阶段的机器人在行进速度、自主导航和目标识别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要让它们在有人或无人操控下执行类似人类士兵的战术动作,极具挑战性。

然而,美国陆军正在探索“有人协同无人作战”的概念。核心理念是先派遣机器人进入战场,收集实时情报,尽可能清除障碍物,以减少人类部队发起进攻时的伤亡。对于五角大楼而言,当前的俄乌前线成为了绝佳的武器试验场,双方都在投入大量资源开发无人装备。前文提到的乌克兰无人机对抗俄罗斯无人战车的案例,正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在这场无人武器对决中,不论俄罗斯军队的无人战车是用于布雷、扫雷还是发动进攻,至少为后续的人类部队提供了情报:这里受到乌克兰军队无人机监视。

若俄军的无人战车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是否能避开乌克兰军队的侦查,完成任务呢?这是各军事大国,包括美国在内,都在深入研究的议题。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未来几年内就会出现终结者对战高达的场景。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初级阶段,同时也饱受争议。例如,一旦机器人携带武器,如何防止它们在“错误的时间”开火?此外,最近以色列军队利用AI算法锁定哈马斯成员,每次击杀一名哈马斯成员可能导致15到20名平民丧生,这种“容错率”引发了人性底线和违反《国际法》的争议。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现代战争的形态。随着全球各国加大对无人武器和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必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深刻影响未来的战争形态。

0 阅读:162

张俊甫的观察日记

简介:每天分享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