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上海姑娘嫁普通干部,婚后七年知真相,丈夫是毛主席堂弟

谈谈旧历史 2024-03-08 23:02:33

前言

“见到谁?难不成你见到领袖毛主席了?”

1956年在军区后勤部忙碌一天的徐寄萍听闻丈夫从北京汇报工作归来,连忙往家中赶去,分离数日孩子一直缠着她问爸爸去哪了,刚进门正准备招呼丈夫换下衣服,好好梳洗一番,只瞧见丈夫坐在书桌一旁失神。

“寄萍,你猜我这次去北京汇报工作见到谁了?”丈夫突如其来的发问,让正在准备晚饭的徐寄萍有些怔愣,她转身望向丈夫认真严肃的神情。

她与丈夫在抗战时期相识,二人既是夫妻又是革命战友,一同历经风雨,彼此间一直坦诚相待,数年如一日的浓情蜜意也让同事羡慕不已,可瞧见丈夫如此神情及没由来的发问,不免心中打鼓,难道丈夫向自己隐瞒了什么?

徐寄萍的丈夫为何会如此发问,他与毛主席究竟是什么关系?

新式女青年,独闯军营结情缘

“你这个女娃娃,可是胆大的很呀!”新四军首长听闻下属来报,有名上海女孩独自来苏北,请求加入组织参军作战,瞧见一身学生装扮的徐寄萍,首长震惊不已却十分佩服。

在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纲常礼教下,徐寄萍的父母较为开明,将女儿送入新式学堂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乱世中仍有安稳一隅可静心学习,徐寄萍对此机会也是格外珍惜。

学堂中她交到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触到闻所未闻的新思想,她逐渐对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产生兴趣,与社团同学常就救国出国畅谈一番,逐渐她确定要跟随共产主义的信仰。

“生而为人,为何我不能同男子一般闯荡,反而要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禁锢住!我不甘心一辈子这样过下去!”徐寄萍再一次与父母提及想要跟随共产党一同抗日的想法后,徐寄萍与徐家父母爆发了激烈地争吵。

观念的转变使徐寄萍成为一名进步的新青年,面对父母原本期盼她学业结束后,能与门当户对的公子哥结为夫妻,在乱世中安稳度过一生的想法,她表现出强烈地反对。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你们送我见识了崭新的世界,我便不甘心永远做一只井底之蛙,恕女儿不孝,不能听从您们的想法。”毕业前夕,徐寄萍瞒着家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苏北。

新四军首长见这群女学生独自在乱世之中,不顾危险穿梭在战场与敌寇间,历经艰难才找到新四军驻地,然而军中暂时还未有招收女兵的先例,首长将她们暂时安排在后勤部队。

后勤部队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军装、武器的分配记录,日常战士口粮开销等等,包揽所有战士的衣食住行,连行军打仗时使用的武器与弹药也需要进行登记与补给,这群上过学的女娃娃们,很快被分应在适合的岗位上,轻车熟路的上手工作,徐寄萍也被分配到供应处当了一名会计。

调来到供应处的第一日,徐寄萍就撞见自己的顶头上司王勋。此时的王勋正在一丝不苟地整理散乱在桌上的统计册,他沉默不语,偶尔有助手向其反馈内容,他才轻声应答,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就是咱们供应处的处长,我们都私下里叫他‘老古董’”,供应处的前辈瞧见徐寄萍盯着王勋有些出神,在她耳边轻声低语道。

沉默寡言的王勋确实与后勤部队其他男人显得格外不同,他身上仿佛自带历尽沧桑后的沉稳,徐寄萍听到如此有趣的外号,不禁笑出了声,王勋被清脆的笑声吸引住,双眼对视,一抹绯红爬上徐寄萍的脸颊。

“账册的数据已经替你整理好了,并且规整到相应的位置,你可以自己看看有没有搞错的地方。”王勋正在另一张书桌上埋头工作,听见徐寄萍起身的动静开口讲道。

整个军队的支出与收入极为繁杂,碰到大批量采购的时候,供应处是经常需要熬夜加班,昨日徐寄萍独自在办公室内完成未完成的工作,其中一笔账目支出,始终对不上。

难挡困意的徐寄萍竟直接伏案睡着,后半夜时王勋瞧见供应处内灯光未熄灭,以为是最后下班的人没有吹灭,正准备推门进入将烛火熄灭的他,发现依然在书桌上熟睡的徐寄萍。

更深露重,直接合衣睡着的徐寄萍肯定会生病,干革命的同志第一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王勋静静走到徐寄萍身旁,将自己穿的军装脱下盖在她的身上,看见书桌上尚未整理完的账目,便安静地坐下,替她细细整理。

睡眼惺忪的徐寄萍瞧见自己披着王勋的外套,心脏怦怦乱跳,她的脸颊像红透的樱桃,娇滴滴的,仿佛能掐出汁水,自此以后,二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隐瞒身份,只因悲惨童年经历

在战乱动荡的年代,诸多革命人士为保障自身安全,以及不牵连家人又或者是因上级任务,几乎都有自己的化名或者代号,不过与丈夫结婚七年之久的徐寄萍,却从未想到丈夫不是王勋,而是毛泽全。

为什么王勋一再坚持用自己的化名,即便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的时候,也从未对旁人提及到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呢?

“堂哥,你收到来信时,我已从家中出发准备前往南京。我本已接受命运的安排,在一方乡土度过漫长人生,可父母与亲戚商议,要将我送出以减轻家中负担,着实让我心寒,不愿继续忍受,我想参与革命,想看看这崭新世界。”一封从韶山的来信寄往远在上海的毛泽东。

王勋的父亲与毛主席父亲是堂兄弟,血脉相连的亲人却有不同的人生命运。

因王勋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加上父亲毛喜生只会守着一亩三分地耕种,且十分固执死板,不愿接受新思想的改造,因此早在王勋幼年时期,家中的孩子就需要跟着下地干活,换取粮食饱腹。

贫穷的经济状况让家庭氛围每日都十分压抑,可年幼的王勋并不懂这些,每每路过学堂,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让王勋羡慕无比,他曾满怀希冀向父亲提出读书的想法,可迎接他的却是一顿毒打以及咒骂。

贫穷的生活磨灭亲情,让家庭中每个人极为淡漠,只有看到满满钱袋子时才会展露几秒的笑颜,家人的淡漠让王勋丧失与生活反抗的想法,只能逆来顺受。

“留着他有什么用,咱们家现在哪里养得起这么多张嘴,都揭不开锅了,送到他舅家还省一碗饭。”在田间劳作一整日的王勋,正准备推门而入却听见父母商议要将他送人。

王勋一时怔愣原地不免心中悲愤,自己堂哥干革命的事迹曾在村中传颂,王勋因此才知晓,原来穷苦百姓也能有翻身之日,他通过往返村里村外的商贩捎口信,这才与自己堂哥毛泽东取得联系。

毛主席曾多次给这位堂弟邮寄信件,他在信中鼓励王勋走出家门,离开封建礼教,来到外面看一看,学一学新思想,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困在一方土地之间,广大穷苦百姓需要许许多多的革命人士努力与帮助。

在毛泽东的介绍下,王勋来到南京后终于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毛主席对王勋而言不仅是存在血脉关系的亲人,更是他人生的引路者,是他的良师益友,如果没有毛主席多次回信的劝解与鼓舞,王勋的人生不知将走向何处。

学有所成的王勋决定跟随毛主席,他曾多次向延安方面递交申请,寻找部队的踪迹,但由于彼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军在遭受国民党与日寇双重夹击下,局势紧张。

对于中央领导人的保护力度一再提高,因此在王勋以原名想要进入延安部队时,受到层层阻碍,最终王勋决定隐瞒身份,除配合组织需求以外,王勋更想证明自己,他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信仰。

谜底揭开,妻子表示理解

1943年,王勋率先捅破与徐寄萍暧昧的窗户纸,向其表明自己的心意,随后两人在组织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婚后相敬如宾,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美满的日子一直羡煞旁人。

1950年新中国解放一年后,王勋因工作任务需要前往北京出差,自从他加入组织后,时常保持着与毛主席的通信往来,而这次出差,主席也在北京与他见面,一叙家常。

返回家中的王勋在书桌前思虑良久,他内心无比纠结是否该告知自己妻子的真实身份,踌躇间他瞧见妻子满脸笑容,牵着女儿们走进家门。

“我本不是有意想要瞒你,希望夫人能够原谅我的欺骗。”听完丈夫讲述自己隐瞒身份的缘由后,徐寄萍由起初的震惊不已,到后面心疼万分,最终表示十分理解丈夫的想法。

“南京到北京路途遥远,你们舟车劳顿十分辛苦了。”1952年王勋带着夫人徐寄萍与三个女儿前往北京一同面见毛主席,刚抵达住处,毛主席便匆匆赶来,抚摸着三个孩童的脑袋,轻声询问着王勋路途是否辛苦。

会见结束后,徐寄萍热泪盈眶紧紧握着丈夫的双手,我本以为我这个普通战士没有机会瞻仰伟人的机会,谁料竟然多亏了你才圆了我年轻时的愿望。

临走时,王勋一家与主席进行合影留念,然而这张照片却成为他们之间最后的一张纪念,五年后,王勋因工作调动前往内蒙古上任,此去竟成永别。

1976年9月9日伟人与世长辞的消息传到王勋耳中,听闻消息的他不敢相信,哆嗦着双手拨通北京电话,确认消息真实性后,他悲痛欲绝。

王勋一生从未对升官发财之事有贪念,他也从未借着主席亲人的身份而平步青云,面对组织上的调令与任务,他总会毅然决然接下,带着一家人一直过着清贫廉洁的日子,他时常教导女儿,“我们不能给毛主席丢人!要延续主席的精神!”

3 阅读:2693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