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有的人发论文退稿那么快?这几种类型的论文题目,编辑看见了根本就不想点开!

投稿退稿有多快?很多作者写完文章,信心满满地投出去,结果隔天甚至当天就收到编辑的拒稿信。有人觉得是运气差,有人抱怨编辑没

投稿退稿有多快?很多作者写完文章,信心满满地投出去,结果隔天甚至当天就收到编辑的拒稿信。有人觉得是运气差,有人抱怨编辑没耐心。但其实,这种“秒速退稿”背后的原因,就藏在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论文题目。编辑不是神,他们每天要处理上百篇稿件,看到某些类型的题目,根本连点开的兴趣都没有,直接就给你拒绝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到底什么样的题目会让编辑一眼看完就想退稿?说白了,就是那些一看就“没救”或者“不符要求”的标题。编辑点不开,不是因为他们懒,而是因为题目已经暴露了文章的诸多短板。下面就来拆解几种最容易被编辑“秒杀”的题目类型,看看你中招了没。

第一类,“万能模板型”题目比如《××因素对××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现状调查》、《基于××的研究》……这种题目在各类期刊、会议、毕业论文里屡见不鲜。一听就知道是“套模板”写出来的,毫无新意。编辑每天收到几十个类似的题目,早已产生“免疫反应”。你说你是“分析及对策”,别人也是,“现状调查”有啥稀奇?编辑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类论文多半是泛泛而谈,缺乏创新。要么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要么是照搬已有的研究套路。除非你有特别亮眼的新数据或者独特视角,否则这类题目基本难有出路。第二类,“大而空泛型”题目比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乡村振兴背景****发展研究》、《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这些题目看起来“高大上”,实际问题很大。编辑一看就知道,这种选题是“面面俱到”,最后却什么都没说清楚。你要谈“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那涉及面太广,深不下去。研究需要具体、聚焦,题目越宽泛,内容就越难出彩。编辑没有时间细读,看到题目太大,直接pass掉,省得浪费精力。第三类,“啰嗦冗长型”题目有的作者喜欢把题目写成一段话,生怕别人看不懂自己的研究。如《关于××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系统性研究——以××地区为例》,这种题目看起来信息量大,其实杂乱无章。编辑一般喜欢简明扼要、一眼读懂的标题,碰到这种“长句型”,头都大了。题目又臭又长,等于提前给自己“贴标签”:文章结构大概率也会很乱。编辑没兴趣浪费时间,果断退稿。

说到底,编辑在题目这里就开始筛选稿件,是因为题目其实就是一份“自我介绍”。一份好的题目,能明确告诉编辑:研究对象是谁,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创新。这几类“高危”题目,往往在第一关就被刷下来,是因为它们在信息密度、创新性、针对性等方面都不合格。你指望编辑从题目里读出兴趣,结果反而让人第一时间产生疲惫感。避免掉进这些“题目陷阱”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你的题目能不能直接点出研究对象、方法、核心结论?

第二,要有新意。别一味沿用老模板,可以加一些“独特视角”或“新技术”,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通流预测”,比“城市交通流分析”有说服力。

第三,要表达清楚。不要用大段短语堆砌,更别用晦涩的理论词汇吓跑编辑。让人一眼能读懂你的研究内容和意义,这才是好题目的标准。

其实,编辑每天面对海量来稿,第一印象很关键。题目不合格,再好的内容也不会有人帮你细看。别总把退稿归咎于“学术圈太冷酷”,很多时候是题目给自己关上了门。与其写完论文再愁被拒,不如从一开始就花心思打磨题目。哪怕只多花半小时,可能就能让编辑愿意点开你的文章,多给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