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人间烟火中走来,奋不顾身直冲云霄,这样的电影不该被埋没

大话影娱 2023-04-29 23:08:11

今天上映的电影《长空之王》热度非常高,无论朋友圈还是各种平台上都能看到有关它的消息。

我思索了一下,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

第一,在华语电影历史上,有关航空题材的电影实在稀缺,尤其以试飞员为主角的更是凤毛麟角。我随手查了一下,在《长空之王》之前,大约只有三部,1981年的《飞行交响乐》《螺旋》还有1999年的《冲天飞豹》。

而在当时,无论是我们的战机,还是我们的电影技术都远比不上今天,所以二十多年后大家都十分期待,一部高质量的航空题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

第二,在电影《长空之王》中,歼-10C,歼-16还有最先进的歼-20等等全部真机拍摄,这无疑让军迷们大呼过瘾,让想一睹歼-20风采的观众们大饱眼福。

因此,在没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最高预期不过就是空战的大场面,一展大国重器之风采,用今天先进的技术给观众以震撼的视听体验。但在看过之后,我却发现这部电影没有一味的炫战机,而是深挖战机诞生背后的故事,将镜头对准了空军试飞员这一鲜少出现在大众前的群体。

是的,在大家的眼中,国之重器是最震撼和骄傲的,但也请不要忘记,研制出和运用国之重器的,都是人!

从技术封锁的年代,中国航空人一路奋力追赶,到如今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战斗机已成为大国强军的重要一环。这每一款战斗机诞生的背后有无数的工程师,科研人员的努力,有试飞员们一次次对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进行测试。

还有航医,家属,地勤,救援......甚至连一名包伞的士兵都不能缺少!很高兴,我在《长空之王》中看到了这些生动的人物,和以人为本的态度。所以《长空之王》的“王”不是某一个人,它无关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故事。

所以,今天不说武器,战机,我只想说说《长空之王》中的人!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军饰演的试飞大队的大队长张挺,因为他最像一名普通中年人的状态,上有老,下有小,几次空中抢险,安全落地后总是第一时间给妻子发一条语音:“老婆,我下来了啊!”就仿佛任何一个打工人下班一样,只不过是多了一份对电话那头担心和牵挂的回应。

邀请队员到家里吃饺子,张挺指着妻子说:“介绍一下,你们的嫂子江雨珍,我的铁杆僚机。”演员赵子琪饰演的江雨珍跟着张挺跑遍各地,试飞大队到哪她就跟到哪。这一段生活化的场景却用了一个“长机和僚机”的军事术语,生动地塑造出了这一对军中伉俪。

电影妙就妙在这段铺垫,多么善解人意的妻子,多么美好的生活,多么值得守护的家,谁不想拥有?谁不想去守护?可在接到试飞任务的时候,张挺又会义无反顾的冲上。

没错,他们在大家眼中是无惧生死的军人,是大英雄,精英中的精英。但在家人的眼中,他们只是丈夫,儿子,弟兄,都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这一点大大的为《长空之王》点赞,让观众看到了我们的航空英雄并非天神降临,只是接地气的凡人愿意挺身而出罢了。

诚然,歼-20很拉风,空战也很刺激,而电影的主旨却牢牢地抓住了一点——没有试飞员,再好再先进的飞机都无法真正转化为合格的战斗装备。

试飞即试错,而试错的风险就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试飞员要在保命与保飞机之间做出抉择。如果电影中只拍这个场景肯定没错,但远不及下面这个场景更触动人心。

妈妈担心王一博饰演的雷宇,一句大白话也直戳人心:飞机在天上坏了,能怎么办?我听过一位电影编剧说过,最棒的台词都是有潜台词的,雷宇妈妈的这句台词就是,潜台词是她在问,是跳伞保命?还是保护飞机和数据?

雷宇的回答又是一个潜台词“儿子不孝,但我不能不飞”。没有正面回答,但潜台词就如现实中大多数试飞员的选择——保飞机和数据才能让战机更快的实现列装。

父母听懂了,临走也留下一句潜台词:“注意天气”。即,接受了雷宇的决定,但是由于父母实在不知道自己的试飞员儿子在空中会遇到怎样的险情,也只能凭借自己对坐飞机,因天气会晚点这件事的理解,觉得也许天气好,他就能安全降落了,说出那句“注意天气”。话虽然简单,却饱含着父母深沉而含蓄的爱意。看到这真的是不行了,一部航空空战大片,把人物感情拍的如此细腻,谁看了掉眼泪都不寒碜。

当然,电影里也不都是催泪情节,还有非常诙谐且生动的人物,关键这个人物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田壮壮饰演的“魏总工”,总是随手掏出烟盒纸记笔记。战机研发过程中,张挺与魏总工有一个约定,当两人意见不合打赌时,输的人要在头上扎个小辫子。结果,白发苍苍的魏总工作为德高望重的总工程师一出场头上扎个立天锥,引得观众们会心一笑。

据编剧桂冠说,魏总工的烟盒的细节取材于一位荣誉满身的战机设计师,这位设计师总是把笔和烟盒揣在一起,平时一有灵感便快速记录下来,连开会都是拿出烟盒里的纸来发言。

而小辫子的灵感则是来自于战机研发过程中,试飞员会经常与设计师、工程师一起讨论问题。他们并非总是严肃的,反而也会开开完笑、打打赌,看看谁才是正确的一方。“科学研究就是要揪住小辫子不放。”一个小小的细节,人物便瞬时鲜活了不少。

举以上几个例子,也是告诉大家担心因为存在专业知识盲区而看不懂的朋友也大可放心。我们去看的是空军试飞员也好,总攻也好,航医等等,他们都是一个个可爱的人,除了看大飞机外,更重要的是台词有张力,剧情引人入胜,这个故事足以让不了解航空知识的人也沉浸其中。

这也是我今天没有讲机器而是一直在说人的原因所在,因为有“空战”和“试飞”这两大王牌场面,《长空之王》在视觉效果上的分值早已拉满,加上大家自带对歼-20等战机的加分属性,娱乐性与感官刺激这个爆点毋庸置疑会爆。

所以我个人更关注电影是否把人物讲好,正如电影里张挺所说的:“想要试出飞机的新极限,首先要突破你们(试飞员)的极限。”最后还是要回到人!就像张挺说的另一句话: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第三代试飞员是专家型的。

这句台词是出自我国空军对于试飞员“代差”的真实描述,被运用在电影中恰到好处,让观众知道了第一代试飞员是用生命在试飞,到了张挺这一代用技术在试飞,再到雷宇这一代用创新和科技在试飞。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他们从人间烟火中走来,奋不顾身直冲云霄,前赴后继,才有我们今天祖国大地的岁月静好。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180余型、22000余架国产飞机,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试飞员遇到的500多次重大险情,以及32位优秀试飞员献出的宝贵生命。

今天《长空之王》把这群共和国的无名英雄搬了出来,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0 阅读:14

大话影娱

简介:让我们一起研究影视领域的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