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连云港的人又换了一批

连云港大话楼市 2024-01-03 16:10:07

这两天,一年一度的房企拿地金额和面积排行榜,如期而至。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受市场行情影响,今年这份百强榜单里,有些房企消失不见了,这其中包括了颐居、新希望等房企。有些房企,去年业绩近乎腰斩,比如碧桂园、龙湖等。这个排行榜没有告诉我们的是,有些房企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了,比如恒大、福晟等。

也不是没有例外。还有些新面孔首次亮相,比如来自连云港的企业。我仔细数了一下,有4个企业出现在这个拿地面积排行榜,分别是:

连云港市科晶建设、连云港城建控股、连云港交通集团和江苏金灌投资发展。

这四个公司都是连云港地方国企,是他们撑起了连云港土地市场。2023年连云港全市经营性土地成功出让110幅,成交面积约378.57万㎡,揽金约172亿元。这其中,被国企摘得的土地数量有:

98宗。

不管愿不愿意,民营房企正集体离场。这意味着,过去由民企主导的房地产开发将再次回归国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国企回归」的一个好处是:当经济下行、楼市遇冷时,只有地方国企能够托底。

其实,这也不是连云港独有现象。进入2022年以来,各大城市的土地市场已没有新鲜故事。每每土拍前,都有地块因无报名惨遭下架。每拍完地,研究机构的结论高度统一:

国企占主力、地方城投托底、流拍。

很遗憾,政策没能在市场上行时遏制野心,也没能在下行时挽救信心。根据连云港统计年鉴,202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下降了12.9%,这已经是地方平台不停托底的结果了。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领导们也急了。为了保财政,去年12月连云港全市一口气挂了45宗地块,是这两年挂地最多的一次。最重要的是:

市面上仅剩下能够拿得出手的地块。

同时,还出台了新的住宅标准。对外立面、层高、公区等设置了详细要求,进而促进这些新地块未来去化。即使这样,最后还是被国企全部兜底。

去年土拍,家喻户晓的几家连云港本地民营房企鲜有出手。对他们而言,不拿地意味着将来大概率没有继续上桌的机会了。我问了下其中一家企业的高层,对方说:

国企没有顾虑。我们要控制风险和负债率。

但是,这样好吗?

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觉得不好,有些人心灰意冷,还有些人小心翼翼地甘之若饴。

都行吧。

2 阅读:526
评论列表

连云港大话楼市

简介:楼市大事小事八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