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不高,头知道?头部若有3个症状,高血脂可能已经盯上你

俊恩谈健康 2024-05-18 03:44:47

在我国约有四成的成年人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顾名思义它就是血液中脂质成分(比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异常升高,它本身可能并不伴随显著的症状,但潜在的危害却不容小觑,长期的高血脂状态会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心梗、脑中风、脂肪肝乃至肝癌等严重疾病。

而它并非无声无息地侵袭我们的健康,当头部出现某些特定的症状时可能就是高血脂在悄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就像最近诊室接诊的一位刘先生。

刘先生平时工作忙碌,三餐毫无规律,常常选择高热量的食物来填饱肚子。

几年前,刘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高血脂(总胆固醇8.2mmol/L,甘油三酯(TG)2.9mmol/)L,报告标注建议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但他并没有在意,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这点小毛病不会有什么大碍。

接下来的几年中,刘先生偶尔会感到头晕、头痛,甚至有时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这些不适症状也只被他当成太累了的身体自然反应,通常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就可缓解。最近两个月他时常感觉肚子胀胀的,直到最近在上班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稍有缓解他就匆忙来医院就诊。

在进行了详细问询后,医生对刘先生进行了初步的检查,通过触诊发现他的肝区明显肿大,质地坚硬,不排除存在肿瘤的可能性。

医生建议先查基础血常规,视情况再定下一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白细胞(WBC)严重偏低为1.75×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为0.33×10^9/L,遂医生建议进行肝功能及其他相关检查。

血液化验结果显示,刘先生的谷草转氨酶(AST)为80U/L,白蛋白(ALB)为36.9g/L,谷氨酰转移酶(GGT)为112U/L,甲胎蛋白(AFP)720ng/ml。腹部B超检查的超声图像显示,他的肝脏内有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性。

为了更准确地显示刘先生肝脏内部的病变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又为他安排了CT检查和核磁共振(MRI)检查。

CT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脏内有一个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周围有轻度的水肿带;MRI检查结果则显示该病变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且边缘不规则,诊断为肝脏右叶占位,考虑肝癌并门脉癌栓形成。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医生还需要对刘先生进行肝穿刺活检,经过与刘先生的充分沟通和解释,他最终同意接受这一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脏内存在大量的癌细胞浸润,且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肿块。

结合前面一系列的化验结果,刘先生最终被确诊为肝癌。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刘先生及家人感到无比震惊和绝望,他无法接受自己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这样的绝症。

医生一边安慰他们一边解释道,其实这种癌的进展是缓慢的,通常是由脂肪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最终才会形成肝癌,结合刘先生目前的诊断结果来看,他的病情与前期血脂控制不佳以及后期忽视疾病预警信号有密切关系。

万幸的是经过多学科会诊,综合他目前体能来看还是有进行切除手术的可能性,只要患者及家人积极配合治疗,生存的希望仍然存在。

但这个消息并没有让刘先生感到轻松,反而让他懊悔不已,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疾病的征兆,为什么没有重视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异常信号。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本期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从头部异常推断血脂是否升高,争取在疾病初期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一、血脂异常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该类疾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维持在高水平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多项国际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血脂状态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项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的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内累积并逐渐形成斑块,这一过程会促进动脉硬化,累及冠状动脉或脑血管时会造成相应动脉的狭窄或完全闭塞,出现缺血缺氧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冠心病、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

同时IARC相关数据显示,高血脂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0%以上,血脂异常与肝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过多的脂质在肝脏中沉积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成脂肪肝,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肝功能受损,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并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而且高血脂患者往往伴随着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它们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增加了患病风险。

在J DIABETES上的相关研究曾指出,长期血脂异常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血脂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肥胖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血脂异常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记忆与思维能力下滑(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一项发表在《J NEUROL》上的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的记忆与思维能力下滑风险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血脂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事实上,身体在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时,往往会通过一些细微的症状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我们能够警觉这些信号,及时采取措施,就有可能避免高血脂带来的严重后果。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高血脂可能引发的三个头部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健康隐患。

二、头部若有3个症状,高血脂可能已经盯上你

高血脂症状一、头疼

经过对一千名高血脂患者的血液检测,研究人员发现高血脂患者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如CRP、IL-6等)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这种差异与患者的血脂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这种炎症反应不仅限于血液系统,还会对血管壁造成损害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随着血管结构的改变,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痉挛和疼痛,当发生在脑部血管时患者就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通常表现为钝痛、胀痛以及类似脉搏跳动的疼痛感等疼痛,这些不适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血脂症状二、头晕目眩

在哈佛大学一项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采取对照试验通过MRI技术评估了高血脂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脑部血流情况,结果显示高血脂患者的脑部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这种差异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

由于高血脂患者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容易在血管内壁形成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当脑部血管受到这种影响时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患者则可能出现短暂的眩晕、视物模糊、平衡失调等一系列头晕目眩症状。

高血脂症状三、面部出现黄色瘤

黄色瘤常表现为皮肤上的黄色或橙黄色,质地柔软边界清晰的斑块,其中出现在眼睑部位的常呈对称性出现,并可能随时间增长而变大、融合。

研究发现,高血脂状态可能导致脂蛋白代谢异常,促进脂质在组织中沉积,从而增加黄色瘤形成风险;同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也在黄色瘤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该类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在遗传性血脂过高、糖尿病及其他继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中。当发现眼睑或其他部位出现黄色瘤时建议进行血脂检查,若血脂水平正常则可能是皮肤局部改变;若血脂异常则应尽早控制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所以该类疾病常表现的悄无声息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脂引起的头部症状,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带来的健康风险。针对以上三个高血脂可能引起的头部症状,我们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可以轻松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维护身体健康。

三、掌握这些方法,轻松预防控制高血脂

研究发现血脂的产生,百分之七十和肝脏代谢异常相关,百分之三十和饮食相关。

进食后,脂类在十二指肠中被分解为甘油酸脂、脂肪酸和胆固醇,经肠壁吸收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进入血液,过多油腻食品会导致血液黏稠,形成“乳糜血”,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同样摄入过多糖分,尤其是添加糖超过每日总能量的5%,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总甘油三酯,间接导致血脂浓度升高;而精致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易转化为脂肪储存,长期累积导致血脂升高。

为了维护健康,建议控制油脂和糖分(如油条、红烧肉、奶茶、巧克力等)的摄入,选择低脂、低糖食品;减少精致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条等)的摄入,增加全谷物的比例(如燕麦、糙米等),它们中的β-葡聚糖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血液流动畅通。

同时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和消耗降低血脂水平,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数据表明,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肝脏损伤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总而言之,高血脂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其早期迹象往往体现在头部,就像俗语常说的:“血脂高不高,看头就知道!”当您遭遇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目眩或面部出现黄色瘤时,应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血脂异常的警示信号,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切莫像案例中的刘先生一样不以为意。

长期的血脂异常对身体会带来一些列的危害,包括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合理搭配膳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参考文献:

[1]夏亚波.高血脂症的临床主要危害与预防策略分析[J].健康必读旬刊, 2012, 000(011):456-456.

[2]李文杰, 孟祥恩, 张政宇,et al.浅析高血脂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J].科学养生 2020年23卷2期, 298页, 2020.

[3]汤成春.血脂高不高 身体告诉你[J].百姓生活, 2016(6):1.DOI:CNKI:SUN:BXSH.0.2016-06-050.

[4]朱晓玲.饮食与高脂血症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000(0z2):76-77.

1 阅读:543

俊恩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