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奇的魔笛”铸就新时代的“笛艺春天”——詹永明艺术成就素描

锦瑟乐声 2024-03-10 15:33:43

詹永明的笛乐艺术精彩纷呈,成果叠呈,日前推出的陆春龄、赵松庭的研究著作及其笛乐成果,再加上不断呈现的音乐会,不断惊艳业界。从其表演艺术来看,他既有儒雅灵秀之气,亦有劲峻潇洒之风;既有民间性的传统淳朴韵味,亦有学院派的现代多变律动,他的演奏被誉为“神奇的魔笛”。从其笛乐艺术境界来看,他可以演奏传统气韵的地方风格,可以演奏现代灵动的大型新创,还可以与时俱进地诠释雅俗共赏的大众时尚。作为南派中国竹笛艺术的传承人,他在继承赵松庭、陆春龄等艺术家的基础上,发扬了前辈艺人演创一体化学术传统,尤其是深入的学术研究能力拓展,使其在现代学科发展与学术探研方面才华毕现,成果不断。詹永明的笛乐艺术起点高,扎根深;站位高,视野宽。在赵松庭等南派传统的传承上,他也是演而优则创,其作《春满水乡》《春耕时节》《西湖春晓》《春逝》等十余首新创,以优雅的音韵展现了旖旎婉转的“笛艺春天”,也已成为大众喜爱之作,常见于音乐展演与各类曲集之中。在其引领下,他的学生们也多成为演创研俱佳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可贵的是,他除了继续活跃于舞台与讲台外,还持续地倾注于学科建设,继承上音的民族音乐学术传统,出版了多部教程;他在发扬新时代的经典文化上,编撰有赵松庭、陆春龄等人的学术专著,除了深入挖掘既往和自身的学术资源,又通过舞台与著作协同并现的方式,进而为大量后学所垂范。2023年4月“‘江南春’——南派笛乐经典作品音乐会”及12月举行的“‘江南·上海——缅怀国乐先贤’新加坡著名指挥郑朝吉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音乐会”,就是上述学术与学科发展背景下的反映。《幽兰逢春》竹笛与交响乐观念:学术与实践的外显化推展。基于新著《陆春龄竹笛艺术经典作品集》的发布,詹永明教授集合多地音乐家共同展演了“江南·上海——缅怀国乐先贤”的音乐会。此举有三点创意值得一提, 一是以舞台艺术实践的方式发扬陆春龄先生既往学术传统,从演奏到创作,从研究到被研究,是对陆先生笛乐艺术多维度、全方位的新诠释;二是以聚议的方式而吸引国内外的民乐界同行而来关注国乐先贤,南派笛乐艺术不仅有陆先生,还有已故的赵松庭先生,自然还有后面的其他先生,詹永明的聚议之举在于观念新颖;三是以老中青民乐艺术家的演创研之举而多维度地扩展陆春龄先生的学术发展空间,溯源探流,循音求路,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必将在詹永明先生的推展下蔚为大观。这是詹先生外显其学术与实践观念之显现, 是他多年来所办“管乐艺术周”艺术实践之举的又一次新推展。

此次音乐会非同一般,首先是邀约新加坡著名指挥郑朝吉参与到音乐会之中,还邀约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三弦艺术家谈龙建参演其中。名家汇聚,从而扩展了陆春龄艺术的发展境界,如此次就加入了李乙的艺术成就显现于音乐会之中。这是基于郑朝吉与三弦大师李乙教授深厚的渊源关系,使得李先生的历史成就得以在民乐舞台上展演,李乙先生创编的三弦名曲《十八板》《塞上曲》被老中青三代演奏家所演绎,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前辈显现学术的发扬。詹永明所导演的这场民乐盛典,还得到徐卫、刘灏、陈欣、张文禄等领导及民乐人的支持,他们引领大众见识了李乙先生的音乐特色,也将三弦特有的民族乐韵集中显现。

其次是音乐会荟萃了陆春龄、胡登跳、顾冠仁等经典作品,还对新时代新创作的外显,如张明艺的竹笛重奏《梦的呼唤》、王辰威的双笛与乐队《笛缘》等,可以与胡登跳的《欢乐的夜晚》《阳关三叠》、顾冠仁的《江南风韵》、陆春龄的《江南春》等名曲同台并现,这是詹永明艺术发展观念的显现,是他所倡导的演奏家参与创作的学术精神之发展,是他以实际行动而敦促其学生敢于创演的学术观念之外显。再次是其艺术实践外显观念的强化,从表演到创作与研究。此次的音乐会是工作之一,同时举行了《陆春龄竹笛艺术经典作品集》的发布与推介,这是詹先生多维学术发展观念外显之使然,是在发扬陆先生等前贤学术传统基础上,以音乐艺术多层次化推广为观念,最终推展其艺术观念的化显。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在其创作的作品和创意的音乐会中,他喜好以“春”为题材,这是他的音乐观念之反映,源出于其乡土情怀,也立意于学术与实践之外显化推展方式。《江南春》竹笛与民族管弦乐技艺:创演与学科的专题性深入。詹永明先生的新著《陆春龄竹笛艺术经典作品集》既是在集中展现陆春龄先生成果,也是在专题性展现他自己的技艺特色。书中展现的有陆春龄先生的代表作,还有针对陆春龄作品及艺术成就所写的评论,尤其有詹永明专题研究陆先生的作品及艺术风格的阐释之作。据笔者调查,该书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展现陆春龄竹笛艺术的综合性著述,这是詹永明近年来在创演与学科发展方面技艺之反映。

从书的结构布局来看,有总有分。从总的方面来看,有张文禄所写的“丛书总序”、詹永明所写的专题文章《南派宗师陆春龄的笛乐艺术》及《陆春龄笛乐艺术风格的形成、确立与发扬》;分的方面,有詹永明针对陆春龄的《欢乐歌》《鹧鸪飞》《行街》《小放牛》《今昔》《喜报》《江南春》《潇湘银河》等作品所写的解读与演奏提示。詹先生以学生的身份,站在技术精要领悟的角度,对陆先生作品的技术处理及艺术风格进行了专题性解读,深入而直观地诠释技艺真核,这是他作为南派竹笛艺术家传承传统技艺之显现,更是他站在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角度而对陆春龄笛乐艺术所进行的深入专题剖析。其技艺解析中不乏精妙言辞,如:“演奏这些曲目(指《欢乐歌》等江南丝竹而成的笛曲)需要极为深厚的气息与口风控制力,配合极为精妙的运指技巧,即所谓‘颤、叠、赠、打’,方能诠释江南丝竹所特有的韵味。陆老长期浸没沉浸在江南丝竹的传统中,南派笛乐气、指、唇、舌的体系化演奏技巧至臻至善。”(见该书第2页)这是詹先生以其演奏技术在细微之处的辨识而做出的技艺深入诠释,也是他站在传承人的长期感受中得出的专题性认知。再如:“陆春龄吹出了悠远、回荡与感怀,其中所用的技法是单纯、清淡的线性辅衍,也正是这看似平淡、波澜不惊的呈现方式,达到了‘行之所当行,止之所当止’的艺术境界。” (见该书第9页)由演奏技术呈现而推展到艺术境界的诠释,詹永明先生能深入其里而又能跃然其外,这是他在观察陆春龄“平淡”演奏之中所饱含的“强烈内心情感”和“激情壮志的艺术境界”的学理技术支撑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詹永明还能将张风、吕骥、林谷 芳、刘文金、陈正生、方立平、周林生、郑济民、陈惠龙、毛宇龙、高纯华、章诗怡、沈兴、李书婷、郑金珠等人的文论也纳入其中,以海纳百川的学术情怀而并陈展现众多学思,这是学术人文关怀精神之反映。尤为可贵的是,他虽是演奏家,却能以史学家的思维,对陆春龄进行评价,给出了“根植传统,风格初成”“民族音乐职业生涯的开启”“陆派笛乐风格传承与发扬”等三个时期的评定,这是其在研究技艺之外,又能站在演创的技艺历史发展层面而再做理性思辨,站位高,立意远,立论深,情思重。由此可见詹先生的学术技艺纵深多元。

当然,作为技艺显现的最直接表达,詹永明先生在 “演奏提示”及“曲谱集成”方面成就更是值得点赞。众所周知,演奏风格的显现在于每一处细节,这些体现在书中的谱面上。其技艺需要精深的修养和深厚的理论为基础,更需要长期浸染其中的细致体悟。詹先生以其由表及里的认知方式,从乐曲立意到技术体现,从而深解其妙。詹永明先生是最为契合这些“技术诠释”和“乐谱深描” 的研究者之一,因为他长期跟随陆先生,又在专业高校做了经年学科建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在《鹧鸪飞》的演奏提示上,他认为,“通过颤音、叠音、打音、赠音等多种技巧润饰,以力度强弱的细致对比……乐曲最后用虚指颤音演奏的长音,给人以鹧鸪鸟向茫茫无际的天边飞去的意境。”在特色技艺诠释上,他甚至认为这首曲子要吹得比较“冲”,不能像惯常的江南曲调那样吹得太平稳,要注意“平凡的音符,不平凡的处理, ‘文曲武吹’。” (见该书第11页)

詹永明先生在解读中显现出来的技艺是长期浸润其中的感悟所得,也是他在练习与演奏实践中根据自我的体验而获得的细微体察,还是他在几十年的学术思辨中的技艺实践之所得。感于心而动,其“技”艺由心而生;由表而并及其里,其论深入浅出,他的技术不仅体现在舞台演绎之中,还体现在他对既有经典的解读之上。《春到湘江》竹笛与交响乐。发展:艺术与文化的综合性策动。詹永明的艺术人生发展与其原生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他出生于江南水乡,温润悠然的绿水青山,不仅造就了他的文质彬彬之表,还铸就了他笛乐艺术的超然物外之本。他精于演奏之道,能将笛子曲的外显线条与内在韵味协同呈现。从他在《听泉:詹永明笛子独奏音乐会》中演奏的《西湖春晓》来看,其引子的旋律线条舒展悠然,旋律的每一处高音皆以弱奏而留给音乐意境以伸展的空间,强弱之间而润饰了水面泛绿波的温雅之气韵,又以气韵生动而带动音乐结构伸展。这样的艺术特色是基于他所在的原生文化所油然而生的,但又是他在不断追求中接受他者文化后,以综合性策动而成的发展之道。从师承上来看,195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受教于南派笛乐名师赵松庭先生。彼时的赵先生在浙江艺术学校从教,詹永明在考入该校后而进行了综合性的专业技术训练,而非其他琴童只是单纯的笛子吹奏技术训练。同时,他还到上海跟随陆春龄等名家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改革开放后,他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受到北派笛乐艺术名家刘管乐、霍伟、曾永清等人的教益,也在“新潮音乐”发展的北京文化环境中成长为现代笛乐艺术人才,在演奏现代新创的笛子曲上又有了技艺新扩展。传统+现代的多元文化浸染,使其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也因此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很多比赛中获奖,如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名列榜首(笛子组第一名)。国内外的获奖使其得以走出国门,又因此而受到国际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些多元文化促进其艺术的发展空间多维。他也在国外的演出后获评“神奇的魔笛”“当今杰出的演奏家”“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等赞誉。他在1988年的31岁时就被评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并于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些成绩和荣誉使其在1997年得到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聘任。从2004年起,詹永明被聘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在这一国际领先的民族器乐学府,詹永明开启了他作为学者型演奏家的生涯。

詹永明在他所负责的《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中非常注意教材建设,200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笛子基础教程十四课(上下册)》注重学科发展的技术训练与文化培育, 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加强创作及理论研究,他的课程在2013年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重点项目课程与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在“高峰高原”学科发展语境下,他还在2015~2017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民族管乐团队、2018-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的创新与实践团队民族管乐项目首席教授。这些文化环境使其不断逐浪升高,新一代笛乐大师风范逐渐养成。

在高峰高原的学科语境中,他开始加强学术品牌建设,他所创开的“管乐艺术周” 等艺术实践平台就是其一。除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外,他还于2018年出版了《竹笛精品课程新编》(独奏曲)、2020年出版了《竹笛精品课程新编》(重奏曲)、2022年出版了《竹笛精品课程新编》(协奏曲),于2019年出版了《竹笛五线谱视奏训练》、2021年出版了《詹永明竹笛教学曲精选》等教材或专著。在上文提到的“中国民族器乐顶级专家创作表演系列丛书”中,除了陆春龄的专题外,业已编著出版的还有“赵松庭笛派艺术经典作品集”的专题。如今,詹永明先生在舞台表演实践上也常见其身影,如2023年11月底在西安、宝鸡连演两场音乐会,他在以身示范地引领学生走上舞台,走进学术,并注意创作的实践。这些多元文化的建构,不仅在其艺术发展上更上层楼,也使其在博士生培养上再现新成果。如:2023级博士生卢耀波已创作有《祁连音画》《塬上诉》《云韶》《锦瑟》等作品,它们或获批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或在中央电视台上展播。其中所注重的艺术与文化的综合策动,使得詹永明的笛乐境界不断地拓展,持续地升华。

《西湖春晓》竹笛与民族管弦乐詹永明从江南水乡一路走来,水润青绿的乡土文化是其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芳华,《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是其创作之显现。在笛乐艺术的新时代文化语境中,他又综合为之,演创研学多维度发展,现已成为赵松庭、陆春龄之后的新一代南派笛艺名师。他 一方面在将传统笛乐艺术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更在推动现代笛乐艺术走向纵深,综合修为又使其“青出于蓝胜于蓝”。“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詹先生以其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渐入器乐艺术与文化风格协同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王安潮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