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将军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说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

峻辉聊过去 2024-05-12 02:26:55

在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上,人民群众有没有富起来,一直是我们检验党和干部工作做得如何的一条核心标准。

曾担任多个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说过的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说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

他的这句话言辞恳切,体现了对老百姓的由衷关切。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番话的?他在工作生活中,在为老百姓谋福利方面,又做过具体哪些实事呢?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党员本色

杨得志会说出这番话来,清楚明白地体现了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身为党员干部,他做事情一直恪守党规党纪,不轻易搞特殊化是出了名的。

在担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的时候,他曾经被迫无奈住进粮站北面的一间小屋子里。

粮站站长刘吉合发现屋子里有人后,不知道他就是司令员,当着下属的面直接批评了他,但是杨得志一点不生气,反倒虚心接受批评,还给刘吉合赔礼道歉了。

他握住刘吉合的手,说得颇为动情:“你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站长,我要向你提出表扬!不管任何人,我们都要求讲纪律!”

工作和生活中,杨得志一直严以律己,也对部队中士兵们的行事做派严加管教。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几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

杨得志的表现,让他赢得了根据地民众的爱戴。当地的干部群众在他的领导下,还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一次次扛住了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

建国之后,杨得志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1958年,他在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就积极响应了下连当兵的号召,穿着士兵装、背着绿背包、戴着列兵衔就来到了徐州某团的六连做一个小兵。

为了这次下连队,杨得志在出发前十几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改掉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午睡习惯,还用了自己参军以前的名字——杨绍起。

可见,他是真心想让一切回到原点,当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兵,不想让连队里面的人对他另眼相看。

在平日里的训练中,他也坚持不搞特殊化,衣食住行都和最普通的士兵一样,还会给其他人洗床单、缝衣服等等。

当时,和杨得志一同下连队的还有济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李耀文上将。他看见杨得志干的活如此基层,倒垃圾、擦玻璃、扫地,什么都来,还曾劝他说:“您不应该干这些活,让年轻人干就行了。”

但是,杨得志不听,他回答得很诚恳,说:“既然下来锻炼,就要和大家一样,要是搞特殊我就不来了。”

也曾有普通士兵怀疑过杨得志的身份,觉得他年纪那么大了,军龄又久,实在不像是一个普通干部,有可能是一位首长。

杨得志下了连队的事情,报纸上也是宣传报道过的。士兵们不是没有怀疑过眼前的这位老大哥就是杨得志,还有人专门跑去找了济南军区党代表大会的合影来比对。

幸运的是,比对结果并没有暴露了杨得志的身份。士兵们觉得他和照片上的那个人面貌挺像,但是身材有些差别,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杨得志也得以顺利地在连队里继续“潜伏”下去。

给老百姓解决困难

除了以身作则,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杨得志还习惯了专注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红军长征的时候,他带过一支先遣队,被毛主席称为“开路先锋”,帮助当时的红军战士们顺利战胜了渡河的困难。

彼时,他还受过当地船工的帮助,事成之后他将这些船工的恩情始终记在心上,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们。

1983年,改革开放以后,有两名船工到北京找到了他,说想要得到他的帮助。彼时,他尚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顾不上繁忙的会议,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他把这两位船工接到了酒店好生招待,给他们敬酒,说感念往日的情分,还表示要给他们的家乡拨款,要给他们救济和补助。

这样历时多年的情分,杨得志尚能记在心上,其他老百姓遇上什么困难有求于他,他更加不会推辞了。

杨得志还说过一句话:“连句话都不替老百姓说,还算什么党员?”他一直嘱托工作人员,不管是谁找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推辞,要耐心听人把问题讲清楚,需要哪个部门解决就同哪个部门联系,就算不能解决也应当跟人解释清楚。

他自己在这个方面也是以身作则的。1988年,他去看望曾工作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老区的人民群众。当发现他们的生活依旧贫困,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没能解决时,他的内心很受震动。

回到北京之后,他马上写了报告,申请了专项经费,让人在当地打了40多口井,终于妥善解决了那里干旱缺水、粮食短缺的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

让人民群众富起来

说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是杨得志在与女儿杨秋华交流工作时提到的。

彼时,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部队里一些人转业,下海做了生意赚了钱,很多人便有些眼红,杨秋华也是其中一员。

杨得志看出了孩子们的想法,便特地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和他们做了一次深谈,给他们定心。

他说得很诚恳,觉得他们既然已经穿上了军装,那么就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看见其他人下海创业发了财,也赶着跟这个潮流。他跟孩子们强调,只要组织上没有让他们转业,他们就不应当主动提出。

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杨秋华说到了“先富起来”的这个话题。她不是很认同父亲的说法,觉得不是说可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是先富起来的那拨人呢。

杨得志看了她一眼说道:“那是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不是我们!”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口号最早是1985年邓公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的时候提出的。

当时,他谈到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的人,逐步地达到共同富裕。

1986年,他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的时候也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落后的地区,还说先进带动后进是一种义务。

之后,邓公还强调了这是一条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说共同富裕是大的原则。

在大的时代背景中,杨秋华将邓公的这句话听进心里去了,也有心照样去做,只是她有些理解错了其中的意思。

正如后来杨得志同她解释的,邓公的意思是要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他们在部队里面做事情的,不能老想着在这里面谋好处。

杨得志有6个孩子,最后他的这番话还是起效果了,包括杨秋华在内都没有自作主张转业。

从后来的形势发展看,杨得志对孩子们的劝告是实际上帮到了他们。在1986年的时候,全军出现了百万大裁军的情况,军人的工资待遇有实际提升,而且还有机会授衔。

此时,大部分的军队士兵和干部都不愿意转业了,杨秋华也不例外,但偏偏她却成了不得不转业的那一个。

她所在的单位被要求集体转业,这让她挺慌的,幸而单位领导告诉她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调回到老单位去。

对于杨秋华来说,这个好消息可以说是救命的,她为此高兴得和什么似的,还回家和父母分享了这个喜讯。

只是,晚饭过后,母亲却突然找了杨秋华谈话。母亲先说了一句:“秋华,你是不是不想转业?”随后,便开始给她分析起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利害关系。

杨秋华说,这次她没找组织,是领导主动找到的她,告诉她可以调回到原单位去。她心想,这样应该就不会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吧。

没想到,母亲还是给她指出了背后的问题。母亲提醒她,为什么领导独独找了她一个人,而没有找其他人,这背后显然还是因为她父亲的原因。

“你是总长的女儿,现在全军大裁军,怎么能到了自己女儿这里就可以不转业呢?这样影响不好,今天是你父亲让我找你谈话的。”母亲的这句话,杨秋华一度没有想明白。直到事情过去之后,她才明白了父亲背后的顾虑。

杨得志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党的形象。他担心自己做不好,会给党抹黑,自然会对子女的一言一行严加管教。

后来,杨秋华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随着单位里的人一同转业了。她的这个决定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她自己却说并不后悔。

杨得志的耳提面命,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对这个女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杨秋华已然愿意继承父亲的原则和意志,做和父亲一样的人。

参考资料

1、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战将杨得志

2、杨得志: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

3、《开国上将杨得志:“让人民先富起来,不是我们!”》红色文化网

0 阅读:14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