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萝卜快跑全无人订单月超100万!750万网约车司机开始慌了!

百度世界大会现场,李彦宏甩出的数字让台下短暂安静: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超过25万单,月订单稳稳站上100万。这意味着什

百度世界大会现场,李彦宏甩出的数字让台下短暂安静: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超过25万单,月订单稳稳站上100万。

这意味着什么?网约车监管系统显示,10月份全国总订单量是8.92亿单。简单算笔账,萝卜快跑已经占到0.11%的市场份额。

别小看这0.11%。它只来自22座城市的限定测试区域,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车队规模还在滚雪球,全球出行服务累计1700万次,全无人里程突破1.4亿公里。李彦宏引用ARK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Robotaxi每英里成本会降到0.25美元,打车需求将膨胀5到7倍。"足够便宜足够方便时,需求会被彻底激发。"

750万网约车司机,平均年龄40岁,月均收入7623元。这个数字在蓝领职业里排第二,看起来体面。但《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报告戳破了表象:六成司机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日均在线10小时的人占比最高。

有熟悉网约车领域的人士指出,750万只是持证网约车司机的数量,社会上还存在数百万“开黑车”谋生的没在统计数据内的人群,保守估计以“开车载人”为生的人群超千万人,正是这超千万人正堵在通往"无人地带"的路上。

还有众多在城里打拼的35岁以上的“牛马”,他们中的大多数把开车当成失业后的"避风港"。如今这片港湾开始起浪。

技术迭代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成本下降的曲线比预估的更陡。0.11%的渗透率像一块试金石,测出了市场的真实反应。测试区里的乘客用订单投票,传统司机用在线时长硬扛。

交通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有393家网约车平台手握经营许可。这个数字过去一年几乎没有变化。市场总量见顶,存量厮杀加剧,新对手却来自另一个维度。它不用休息,不要社保,不会疲劳驾驶。ARK的测算指向一个残酷可能:打车成本腰斩,需求暴增数倍,但司机岗位会被算法和传感器接管。

李彦宏在台上描绘的未来很宏大:无人驾驶正给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它不仅改变交通、出行,甚至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

一位看了直播的8年网约车司机坦言:"现在每天至少跑12小时赚不到600块,不知道明年会怎样。"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方向盘后的焦虑是真实的。

750万不是个小数目。他们背后是750万个家庭,是城市就业的稳定器。当"无人"成了关键词,人的去向却成了未知数。百度称萝卜快跑是全球第一,订单量和里程数都在快速滚动。但速度的另一面,是有人可能会跟不上。

网约车司机的画像很清晰:中年男性,家庭支柱,高强度在线。这份工作的韧性在于门槛低、收入相对稳定。可技术突破的门槛更低,一旦成本拐点到来,规模扩张会超出想象。0.11%到1%可能很快,但从1%到10%,司机群体的生存空间将被重新定义。

监管方还没松口。22城的测试区域是划定的安全区,商业化运营仍有限制。但数据已经说明问题:8.92亿单的市场里,100万单无人驾驶正在撕开一道口子。这道口子会越撕越大,还是会被缝合?取决于技术、成本,也取决于政策对就业冲击的容忍度。

李彦宏在演讲结尾说:"这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生态变了,食物链上的人就得变。750万司机里,其中一少部分人在尝试改变:维修充电桩、考无人机驾照、送外卖等等。

转型已经开始,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成功上岸。方向盘后的中年危机,从来不是靠等待就能化解的。